文与摄影/刘荣黔(加拿大皇家摄影学院院士)
这一组照片其实也称不上观后感,更不含任何褒贬,我一直认爲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人类更是不平等的,因此才会有争取公平、平等、自由这些想法。
这些都是“理想”,与现实是有区分的,人是群居动物所以也自然有排外排他性,希望这个展览不要被误解,或为反中、反共的有心人士利用来反华才好。
像艾未未这[
阅读全文]
万里一睡为底事
文/夏子
拜网路和微信之赐,余秀华的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夕爆红,一时间「去睡你」这仨字不止有声有色地穿越了大半个中国,还绘声绘影地飘洋过海,惹出了穿越大半个地球的动静,这恐怕是连她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不少人认为,很多被称为现代诗的作品,全是无病呻吟的不知所云,既没诗眼,也没诗心,更谈不上诗味儿,读之味同嚼蜡[
阅读全文]
现代人的饮食习惯随着生活形态改变,许多吃食上烹煮的讲究已不复见,不少人家的厨房,花了大把银子装璜得如同米其林星级餐厅的气派,可一年到头煮妇煮夫们下厨的次数,凑不上十个手指头。
原因无它,这大抵跟”自炊太麻烦,外食太容易,工作太忙碌,时间太有限,文化太多元,生活太乏味“....都有牵连,年纪稍长些的人喜欢的古早味,多半已是封存在记忆[
阅读全文]
美国艺术家WenMurphy将回收的旧鞋,绘製成有表情的脸谱。
一双双旧鞋子换上崭新的面孔,表情互异,仿佛在控诉着什么。
艺术家是时代的先知,也是先行者。
这些废物利用的作品,旨在引发人类对人造世界的反思;提醒我们,要铭记那些陪你走过漫漫长路的同行者。
[
阅读全文]
年逾花甲的大叔大婶切莫沮喪,看看这篇既可帮助和回春又可当作座右铭的文章,立马朝气勃勃,青春无限。
这篇著名的散文《青春》是美国的德裔作家塞缪尔·厄尔曼(1840.4.13-1924.3.21)的作品,是深受麦克阿瑟将军喜爱的一篇励志文章。
塞缪尔·厄尔曼1840年生于德国,儿时随家人移居美利坚,参加过南北战争,之后定居伯明翰,经营五金杂货,年逾70开始写作。[
阅读全文]
劉榮黔先生和他最心愛的德產照相機攝影:胡憲
無意中到達了這一站
——訪加拿大皇家藝術學院(RCA)院士劉榮黔
文/加拿大七天文化傳媒首席記者胡憲
2014年6月13日一早接到劉榮黔先生的電郵,主題是“無意中到達了這一站”,以刪節號結尾;內容是分享一個好消息:“今天收到加拿大皇家藝術學會(RoyalCanadianAcademyofArts)的公函,正式通知我入[
阅读全文]
好的演講值得一聼再聼
這是2012/12/22桑德爾在台北中山堂的演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CmD5bMtN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k7k_Uw5w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MupR0Omr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MAWucoK2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3q4OjtHm8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30gHOzyYLA[
阅读全文]
一代音樂人李泰祥告別人世。
他的音樂曾是那個時代裏最輕越、最澄澈的高音,洗滌、撫慰過無數浮世裏不安又躁動的靈魂。
在[告別]的歌聲中緬懷曾經,也緬懷永恒的[橄欖樹]......
告別大師,不告別永恒!
我在網路上聽到這首告別,曲子好不用說了
歌詞不是李泰祥寫的,但也超經典。
[告別]的來龍去脈在以下這篇文章裏透露許多不為人知的當年秘辛。
我[
阅读全文]
前幾天聽到滾石一張新專輯[江湖]的主打歌[潑墨]
今天就看到這張專輯在北京首發會上的表現
只能用驚艷來形容!
這真是一個劃時代、跨文化的作品
可以說飽含了所有和我們民族文化有關的各種元素
並融合了西方藝術以新科技表現的精神
給觀衆以全新的感官體驗之外
還有很深的對東西文化的回響和反思
周華健的音樂揮灑和張大春的文字傳奇都真了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