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forho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做父母的,把孩子送出国门,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也希望孩子幸福。然而,小留学生的问题却层出不穷。在这条道路上,做父母的打通所有的渠道,动用所有的资源、想尽所有的办法,寄托所有的希望,讨论所有的问题,寻找所有的预防措施等等,都远远没有能够预防小留学生悲剧的发生。而发生在年轻孩子们身上一次次的悲剧呼唤父母:缺少智慧,父母会把孩子送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有时看到一些自称有宗教信仰的人,与人交谈时,习惯性字字句句迸发出对上帝的信心。我相信,很多很多这样的信徒满有爱心,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实践他们的信仰。不过那天发生的事件突然让我有些心颤:那些口口声声宣讲上帝,在教会表现出特别的热心、积极参与各种宗教和慈善活动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耶稣所讲的“法利赛人”,即假冒伪善的人;有的时候,这种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上周新浪网登出“孩子健康成长的秘密:遗传与环境一个不能少”一文后,北京天使阳光儿童医学研究院的一位读者在网上留言:“#家长课堂#遗传和环境共同组成了孩子的成长轨迹,而很多先天并没问题的孩子,却因为后天的原因导致自身出现各类疾病,这才是最让人心痛的。”我非常赞同这位读者的意见。我想这位读者指出了中国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个缺失---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微信群里看到这篇转载的文章,我把它重新改写一篇。)
1.老版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
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郎空心里一直想着要完成一件事。他连连谋杀了本市著名企业家乔华明的家人。因为他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当年的乔华明不仅抛弃和试图杀害他未婚怀孕的母亲,最终导致他母亲自杀,也害得他自己成为被人耻笑的私生子。这个心结让郎空走向一条不归路。这就是当前正在中国热播的电视剧《证据》的故事。
这个剧情以著名企业家乔华明一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0-02 10:55:27)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王德予博士有太多的头衔,结果往往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也难怪大家会对他的身份感到迷糊,因为王博士不仅是一位病理学博士,而且还拥有美国多种专业执照,比如“临床化学”、“医学检验科主任”等;他在台湾和美国的多家医院和医学院,包括政府的医疗部门,以及医疗机构担任过检验机构访查委员、台湾卫生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遭遇不幸的时候,人们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有力量不惧“狂风暴雨”、“志如钢”、“挺得住”当然很好。心理学的研究却认为,人遭遇不幸,对于人的大脑是一个创伤。如果大脑的创伤得不到医治,事后对于人的身体健康、心理情感健康和性格都会产生影响。面对苦难与不幸,强大的内心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够的。
设想一下:你突然间失业了,或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尽管中国社会、以及媒体对于小留学吸毒等等其他行为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尽管小留学生的父母们日日担心他们的孩子染上毒瘾,尽管专家学者们引进国外经验,或者提出各种预防小留吸毒的措施,然而,只要父母在他们的孩子未出家门的时候,没有预备好孩子走进生活,所有的关注、担心、经验和措施等,都最多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有效,小留学生永远离吸毒不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09-20 09:18:14)
中国的网站上有一篇解释什么是爱的文章,引许多人点赞,友人也在微信圈里转发。文章的结尾告诉人们,佛陀把恩典和爱白白地给我们,但要求我们努力奔跑。同样,我们也不要轻易地认为一切都是父母应该给与的。这篇文章对爱的解释混淆了爱的实质。
这篇文章讲述的了一个美国义工和一个中国义工,一同到非洲贫困地区,向当地儿童发放救济物品。中国义工看到那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4-09-19 09:56:48)
2009年1月,中国的《知音》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残忍的母爱”和生的使命:小小女孩撑大伞”。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位母亲,为了让脑瘫儿子老有所依,不惜冒着高龄孕育的危险,早产生下女儿,并成功地使得女儿从小小年龄,就开始学会在生活上照顾哥哥,用自己的才艺给哥哥看病。一星期前,我在《知音》网上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我希望读者们能够看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