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介绍两个MIT的经济学教授AbhijitV.Banerjee和EstherDuflo所著的书。这两本书我听了两遍,去年年中一遍,去年年底一遍。听书时没有意识到这两本书是同样的作者,写这一篇读书笔记才联系起来。查了查,这两个教授合作写的第一本书《PoorEconomics》在2011出版。2015年,他俩结了婚。2019年,合写了第二本书《GoodEconomicsforHardTimes》,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两人可谓珠联璧合。《Po[
阅读全文]
此篇的书都是Memoirs(自传体,回忆录)。除非作者的记忆出错,我们姑且认为事件都是真实的。
《TheGlassCastle》,中文翻译为《玻璃城堡》,是前年全家听过的书,当时可以说风靡我家。我们在车上讨论,吃饭时讨论,睡觉前讨论,大家在油管上追看了对作者JeannetteWalls的访谈。我还听了对她弟弟的访谈,读了作者以她外婆为原型的纪实体小说《HalfBrokeHorses》。记得访谈中[
阅读全文]
萨莉加盟我们组的同时,经理还招了一个技术大牛,是经理以前的同事。技术大牛果然是大牛,组里每个人都很服他。他讲话也很有份量。
渐渐地,萨莉又有几次下午才到公司。倒不是因为车出状况的缘故,而是她醒过来时就是下午了。
萨莉解释说,她去看了医生,是偏头痛。她的症状是一直睡到下午,上午醒不过来。
我得过一次偏头痛,是心理压力大引起的。症状[
阅读全文]
卡森彻底消失了。
为了填补卡森的空缺,组里招了一个美国女人萨莉。萨莉很不简单,她是跑马拉松和参加铁人三项的。
萨莉很高,一看就是运动员的身材。除了工作,萨莉的生活重心,全部在运动上。她下班后直接去健身房泡上几个小时。周末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准备比赛,或者去比赛的路上。
萨莉对我们说,铁人三项可不是随便参加的。她请了私人教练,针对比[
阅读全文]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去附近一家广式早茶店(DimSum)吃午饭。一般是我们组加上别组的几个人。大家都喜欢中餐,或多或少与中国或亚洲有点关系。我们组一般有惠子,利蒙,卡文,老顽童,我。
有一次,我们中午又去吃广式早茶。卡文带了一个别组的女子过来。女子脸上有些雀斑,且称小雀吧。
小雀瘦高个,长相平平,身材也平平,看不出有什么特色。在二十几岁[
阅读全文]
我发现与卡文结对编程很不默契。他经常管自己一个人写程序,中间突然没头没脑地来一句话,我都搞不清楚他在对我说话还是在自言自语。
我以前两份工作,第一份在非营利组织,第二份在政府机构,都没啥压力。这个公司的工作环境截然不同,很学东西,但我的劣势也尽显无遗。一是技术,二是语言。
我是转专业学的计算机,只在美国拿了个计算机硕士,基础并不扎[
阅读全文]
此篇取名极客,来源于英文的geek一词。相比于nerd(书呆子),geek的意义稍微正面一点。特别是IT行业兴起以来,人们对许多热爱并擅长计算机科学的人以极客称之,强化了极客一词中聪明,专业的意思,淡化了其不善言辞,不合群的意思。
这里来写一群这样的人。
那一年我因为家庭原因搬到一个城市,重新找工作。找着找着,同时来了两个Offer,一个是大公司A的合同工[
阅读全文]
有一年我跳槽到一个公司。到公司工作几天后,一日中午出去吃饭,到附近的一家三明治店排队买午餐。排上队,发现我的经理也在排队,就打了招呼。经理旁边站着一个人,背对着我。三人无所事事,经理就向我介绍他身边的人:“这是卡文,我的朋友,搜索组的。”
卡文转过身来。我抬眼看卡文。好帅啊!生活中从来没见过这么帅的男人!他身材英俊挺拔。有棱[
阅读全文]
《生命的厚度》到上一篇就结束了。此篇与主题无关,写一下艾伦去世后的公司变迁,也交代一下一些人物的下落。公司就像一个小社会,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就把此篇作为大结局,展示一下美国IT行业一个中小公司的职场风云吧。
艾伦去世后,我们IT部门花了大半年时间,招到了艾伦的接班人。新的首席技术官显然比艾伦逊色很多,到公司半年多也没什么惊人之举。这一[
阅读全文]
我的公司在市区,平时坐公交车上下班。下班的时候,我喜欢在公交车上小睡一会儿,到家后就很有精神。如果哪天没睡,傍晚就无精打采的。所以我在公交车上不大喜欢碰到同事。特别是同事坐边上,出于礼貌只能一路聊天。唯一例外的是老美同事小灵通。
小灵通其实不小,个子高高大大的,年龄比我大上十几岁。叫他小灵通,是因为他小道消息特多。而且过段时间证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