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点正经话了。嗯,世界真的是不对称的。你可以一辈子活得正儿八经,但就无法一直不正经下去。这怕是人生无趣的总根源。大体上人的有趣度和正经度成反比。正经的态度可能来自使命感。我不太喜欢这一感。有一群人这种感觉特强,他们自觉是上帝的选民。可是旁观者几千多年看下来,怎么觉得上帝把他们选出来,就是为了折腾着玩的?所以,尽管老天经常苦我们[
阅读全文]
这些是在《XX世家》系列里没能夹带卖出去的私货。放在十几万字的废话连篇里都嫌多余,说不得不该再说了。所以我要另造个理由把它们说出来。多余的话其实是在说多余的东西的。什么是多余的东西?就是“人之异于禽兽者”。人之异于禽兽者真不多,落实了就一件:脑子。人脑子比其他动物多得不像话。和同等体量的禽兽相比,人既无爪牙之利,又无筋骨之强,是个[
阅读全文]
董仲舒是心中充满忧患意识的人。不是心存极大的恐惧,没有人能玩命一样地独力搞出这么一个体系来。也许是儒家三百年的苦难,汇聚到他的心中了。从孔子迷信一个七百年前的思想制度开始,到董仲舒又三百年过去了。可是这套思想,又阴差阳错地因为孔子做教师太成功,门生最多,到处生根发芽,传承下来。不幸在战国到秦汉的社会实践中,孔门全军覆没,更遭受种[
阅读全文]
孟子的武器威力强大,仿佛给一帮还拿着木棒石斧的原始人,突然都发了机关枪,五毛们一时还掌握不好。对孔子的五毛运动,在两汉彻底失控了。一不小心,野合问题解决了。“孔子母征在游于大冢之陂,睡,梦黑帝请己,已往,梦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故曰玄圣。’”(《演孔图》)这么说,孔子因该姓黑吗?还有一篇春秋纬,名叫《汉含孳》,写道:“孔[
阅读全文]
孔子的老乡叔孙豹有句名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沾上一点,就能永垂不朽。圣人千古,其叁位而一体乎?我们前面仔细学习了两位圣人的言论。总想进一步了解其德其行。却又闻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即使是夫子的入室弟子,尚难管窥。何况我们两千五百年后的凡夫俗子[
阅读全文]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是在告诉我们,孟子他本不是为说理而来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则馁矣。”。这段又告诉我们,他的理论,是靠浩然真气支撑着的,不是推理所得。所以要强辩,一口气泄了,整个体系就全垮了。既如此,他为什么不[
阅读全文]
史迷大侠重出江湖,第一个捉住我的一篇小杂文祭刀。我在中大奖的兴奋过后,不得不直话直说。他并没安好心,从题目开始。我原文是:《等到意识形态的浓雾渐渐散去》,史大侠的文章《浓雾散去后,马克思主义依然不是社会发展的真理》。看起来后语搭上了前言,但我要喊暂停。这“社会发展的真理”从哪里来的?是从浓雾没散前来的吗?无论从意义还是语境,都不[
阅读全文]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马列局长出了绯闻,许多人借机出来丑化马克思。到今天,马克思仿佛已经是一个幽灵,一个同时不被东西方接受的幽灵,无处飘荡。但这只是我们隔着浓雾去看到的。等到意识形态的浓雾渐渐散去,你就会知道,其实你面对的是一座大山。你之所以会被雾迷住双眼,是因为你根本没有读过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其实是座山脉,其中最高的山峰是他的经[
阅读全文]
打打岔,骂骂人,自然不算亚圣的真功夫。孟子之所以被称亚圣,因为他是儒家中最能战斗的。极大地弥补了孔子的不足。他是战斗机中的。。。辩论机!孔子是不和人辩论的。述而不著,你们要辩论穿越找古人去。在外,所有君主听了孔子的高论,都客客气气说声“善”,了事。其于乡党,恂恂似不能言者。其于宗庙朝廷,辩辩言,唯谨尔。朝,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阅读全文]
孔子死后一百又八年,有孟子匆匆赶到,可不是生不逢时。活着,同时代牛人太多,不得出头。又没有踩准天降圣人的步点。死后,被北狄王封了个亚圣公爵,还时得时失。但孟子的文化地位毋庸置疑。今天我们汉语的基本基因,有不下三分之一是通过孟子传下来的。我以为孟子对汉语言的贡献,不小于莎士比亚之于英文、默罕穆德之于阿拉伯语。
既然这么重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