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假装

民族:满汉半袭。信仰:三顿饭一张床。爱好:练贫。性格:大愚若智。目标:(1)减少满足了嘴对不起胃的次数(2)把贫穷表现为不露富。
个人资料
石假装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12-05-12 23:41:18)
zt
“新中国”似乎盛产“反革命”,随手一抓就一大把。你看,何处不是?反毛、反共的是“反革命”,不反毛、不反共的也是“反革命”。老的是“反革命”,少的是“反革命”;男的是“反革命”,女的是“反革命”,读书的娃儿是“反革命”,不读书的娃儿也是“反革命”。反正遍地都是“反革命”。
  毛泽东喜欢“反革命”,认为“反革命”愈多革命形势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前几天看一个健康节目说:当你发现自己忘性大、干活常出差错的时候应该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大脑是否出了问题。忘事多、出差错多,这两样我全占了。今天一大早去医院的挂了个神经外科的号。跟医生讲了以上两个症状,医生说“谁都忘事,我也忘事。你能写出自己的简历吗?认得出自己的家人吗?”我家人口少,当然都认的出。找个人多的难记的想一下吧。我常去的笑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zt
1.最让列强胆寒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最令台独分子做噩梦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3.最清醒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
4.最淋漓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5.最执着的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最慷慨的一句话: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3)
(2012-05-01 16:59:32)

   日本中部的长野县,明治维新以前叫信浓国,现在仍被成为信州。长野县是日本仅有的几个不临海的省份之一,境内高山多,平原少,电影《啊,野麦岭》就是以这里为背景。 长野县跟中国的河北省是友好省,河北是我半个老家,去长野旅游总有种探亲访友的感觉。每次去长野都为这两个省相似点之多而感慨,是谁最初为这两个省牵线搭桥,使其结缘的?说她们相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2-04-30 23:04:30)
zt
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些的地方去;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90年代,到美国去,到法加去,到一切不说中国话的地方去;2000年代,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出国后一直订阅《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收拾东西,发现了自己收藏的一张珍迹,贴出来与没有订阅该报纸的朋友分享。《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第2版(两会特刊)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韩国史学家欲把咱祖上的好东西都归为己有,欲把孔子的原籍搬到韩国,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急了。好在中国人大度,一句笑话就能把那些无稽给吹走,不再细谈那些事。 中国人跟韩国人的不和,在东北地区早就很严重,而且是有切身利益的。讲两个例子: 听东北的老人讲:当年高丽棒子穿着日本军服,骑着马挥着刀到处抢东西。说他们比真正的日本人还狠。韩国1910[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5)
(2012-04-16 07:04:31)

本人生长在中国闭关锁国时代的小地方,没有见过外国人,邻院住着一家朝鲜族中国人。长相说话跟咱没什么两样,就是供应给他们的粮食中大米的比例多,汉族每人每月供应2斤大米,供给他们6斤,说是尊重他们民族的生活习惯。当时弄不清楚,现在也弄不清楚,他们习惯吃大米,我们也不习惯吃高粱米·苞米,我们也知道大米比高粱米好吃。后来又认识一个会说日语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2012-04-12 06:56:39)

总是天才孩子的父母谈如何教育孩子;(一个孩子一个性,我家娃随他去吧。)总是婚姻幸运的人谈如何经营家庭;(一家一本经,没有统一的念法。)总是长着天仙脸蛋的女人做化妆品广告;(找个糙皮肤的,让俺看看before/after。)总是成功的人谈怎样才能成功;(没那脑子和机遇,我随遇而安啦。)总是什么都满足了的人说寂寞无聊;(烧包……)总是身材好的人谈如何节食;(还让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2-04-08 04:09:22)

3月中旬从电视上看到华盛顿樱花比往年早开了两周,而日本今年寒春(请注意发音,千万不要念成“寒碜”),樱花比往年晚开了10天。樱花日文发音是sakura,sa是神的意思,kura是仓库的意思。日本人对樱花情有独钟,每年4月1日樱花盛开的时候,孩子们升学进级,大学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樱花是新的开始的象征,赏花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一项重要活动。中国人都从鲁迅那里知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6)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