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明天(49-50)会有取水伐马角的戏。这里介绍一些蓝田县“取水伐马角”过程的民俗,供有兴趣的同学了解。(zt)
白鹿村取水伐马角——旧时农村一种带有迷信信仰色彩的大型社火祈雨活动
每当大旱不雨时,农民用的一种祈祷求雨的形式。祈水,或叫祈雨,取水,驱水。民间有称作“伐马角”。是旧时关中农村每年大旱无雨时广泛发起的一种祈[
阅读全文]
关于秦腔的吼,接着说其它问题。
2.怎么样“吼”?
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两部分,每个部分均由“苦音”和“欢音”两种声腔体系组成。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苦音腔是秦腔区别于其他剧种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欢音腔则欢快、明朗、刚健,可表现喜[
阅读全文]
陈忠实在白鹿原了对人物(外形)的描写,只局限于表现某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不从不为表现人物的外在形态特征而描写。
因为白嘉轩是宗族礼教的化身,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作者对宗族礼教的看法和认识。白嘉轩对田小娥的拒绝,就是宗族礼教那一套,对婚姻自由的拒绝。白嘉轩对田小娥的鞭打当然也是宗族礼教对新型婚姻关系的鞭打。
那么白嘉轩的腰直腰硬是[
阅读全文]
在白鹿原里,白孝文和田小娥有过一段不正常的男女关系。开始是小娥勾引白孝文,当然孝文对小娥也有兴趣。但是,因为孝文是“读书人”,那些仁义礼教廉耻文章读的多了,他又是教书先生,整天挂在嘴边教学生都是礼仪廉耻之类的,家里的老爸又是“礼教廉耻”的化身。可以说礼义廉耻已经融化在孝文的血液之中了。所以当小娥的攻势不断时,孝文还是不敢[
阅读全文]
白嘉轩点了"斩单童”。又有同学贴出"斩单童“。星期天没事,说说陕西的八大怪:“秦腔吼起来”,权当凑个热闹。
语云: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后破天,台下观众性欢畅,不怕戏台会震翻。
对于秦腔的吼,要回答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吼”?2)怎么样“吼”?3)谁在“吼”?4)谁能帮着吼?5)将来还要不要(会不会)吼[
阅读全文]
上世纪初,共产革命发源于德国,开始于法国。后来到了东方才有些成就。上世纪初全世界有几十个近百个共产党,只有中国和俄国的共产党成了事(政权),当然还有些附属的共产党。但是大都在东方。
这是偶然地还是有什么内在的原因?我以为和文化有关系。
先说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苦难文化。苦难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公平,或者是绝对的([
阅读全文]
白嘉轩鞭打无辜的田小娥,连我这十分维护乡约族规的白鹿原老派人士,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做檄文一篇以讨之。
首先,白嘉轩没有给田小娥一个明确的罪名,就实行刑法,明显不对。就以白鹿村的乡约,到底田犯的什么罪?
你白嘉轩是不承认黑娃和田小娥的婚姻的。他们的婚姻没有三姑六婆,没有父母之命,也没有举办婚礼,当然那时候更没有领个结婚证。顶多顶多[
阅读全文]
那装粮食的袋子被称作“装子”或者”桩子“。大约可装粮食一百到一百五十斤不等。桩子比180-200斤的(近乎球状的)麻袋好抗,好上肩膀,好下肩膀,好移动。从白鹿原里装粮食的“桩子”的表面平滑度来看,可是说里面肯定没有粮食,装的是柴火,也可能是棉花。你看,那个鹿三一个手就能举起一个(100多斤的)桩子来,这是不可信的。让人看着不舒[
阅读全文]
很多人对白灵的表演不认可。就是说剧中的白灵不是大家期待的白灵。
陈忠实心中的白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说,陈忠实似乎是忠实的再现了白灵原型的精神风貌。白灵的原型是张静雯(见下面的择要)。陈忠实如何看待白灵,应该涉及到作者如何认识上世纪初的那场大革命。可以这样认为,陈忠实并不完全赞成那场大革命,至少是持批评观念的。
白鹿原最后[
阅读全文]
《白鹿原》围城反围城战斗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原型(zt)
《白鹿原》中描述:“一队士兵开进白鹿原,他们一人背一支黑不溜秋的长枪,黑鞋黑裤黑褂黑制服,小腿上打着白色裹缠布”的“白腿乌鸦兵”,这些自称是“镇嵩军”的士兵要所有的人们都听从他们“刘军长”的命令,从此白鹿原再也不得安宁了。《白鹿原》还借鹿兆鹏的口说:“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