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两桥走天下

真正的自由,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个人资料
三步两桥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前篇:(6)背枪逛街下馆子,美女帅哥吃美食 原本是去肯尼亚拔草的,结果却带回来一片草原。现在天天喝着肯尼亚咖啡和朋友们一起研讨着重返东非大环游的计划,思绪已经不在完成这个系列的游记了。 眼看着这个系列游记又将是一个阑尾工程,心里又有些内疚和不甘,再努力一下吧,好歹把图片整理一下,方便以后在老人院时回忆。 这篇先将记忆中关于以色列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前篇:(5)家家儿女成群,人人无需工作,雷人的社区越来越大
要认识一个城市,最好的切入点是庶民日常会去的地方。这当然包括了市场,市场从来都是观察人的最佳地点之一。
位于耶路撒冷新城区的MahaneYehuda市场除了最具中东特色外,也最有生活气息。是了解当地人生活的好去处。
离开了耶路撒冷老城,我沿着雅法(Yafo)大街一路来到MahaneYehuda市场。
市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前篇:(4)马萨达960多人集体自杀事件 以色列有众多的犹太社区。上篇游记中介绍的Kibbutz(共产主义公社)是其中一类,虽然目前Kibbutz的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3%,但每年农业产值17亿美元,占全国的40%,工业产值约80亿美元,占全国的9%。 哈西迪犹太人(HasidicJews),或称极端正统犹太教人,是以色列的又一类社区,目前这类社区的人口已经到达全国人口的11%,而且有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前篇:(3)以色列,共产主义的成功典范,最后的共产主义阵营 以色列是个很特别的国家。它的周围都是不惜一切代价置其于死地的邻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宣示国界的国家,有的只是停战线。这个历尽苦难差点被希特勒灭绝的犹太民族,在二战后回到祖先的土地复国。哪怕和整个阿拉伯世界为敌,哪怕被各国舆论谴责,以色列依然在敌国的包围下顽强得发展壮大中,谱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前篇:(2)夺水之战,耶稣受洗,丘吉尔被忽悠 以色列从来没有声称过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上也不崇尚共产主义,但是,在世界上原本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已经不复存在,共产主义公社已经绝迹的今天,以色列境内依然存有275个“共产主义公社”,以色列人称之为Kibbutz。目前这些Kibbutz的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3%,但每年农业产值17亿美元,占全国的40%,工业产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6)

前篇:(1)踏上中东火药桶,戈兰高地上的帅哥,擦边而过的硝烟 一直以来戈兰高地成了中东的火药桶,以色列与叙利亚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在戈兰高地上撕打不休,于是有同学问:为啥大家都要争夺戈兰高地? 因为戈兰高地上有水源。戈兰高地位于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四国之间,是这个地区几条大河和内陆湖泊的重要水源,也被称之为中东“水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从中东刚回来便听说叙利亚和以色列6月24日在戈兰高地上又开战了,不由得大吃一惊。就在10天前,我刚刚登上过戈兰高地,那个一直以来被称为中东火药桶的地方。 这次中东之行,我一人先后去了埃及,以色列,约旦,之后又转回到以色列,当然其中还到访过巴勒斯坦。除了与戈兰高地上的硝烟擦边而过,飞往埃及的当天,传来了埃及公交车上发生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6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第四大城市,著名的古都之一,东边五十公里外有终年积雪的阿特拉斯山脉,南边濒临撒哈拉大沙漠。古时候,骆驼商队穿越撒哈拉大沙漠来到马拉喀什,彷彿抵达了天堂一般,所以,马拉喀什又被称为“最快乐的不夜城”。马拉喀什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来自南方的庞大驼队,对于他们而言,这片绿洲是他们见过的最美的城市。如今的马拉喀什散发着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马拉喀什(Marrakesh)位于摩洛哥西南部,有“南方的珍珠”之称。马拉喀什是柏柏尔语,意思是“上帝的故乡”。
马拉喀什坐落在阿特拉斯(Altas)山脚下,濒临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四周呈现出一派浓郁的沙漠绿洲风光。柑桔树、橄榄树、棕榈树等多种果树郁郁葱葱,接翠连茵迸发出勃勃生机。 柏柏尔人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的民族。实际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马拉喀什的德吉玛广场(PlaceJemaael-Fna)是摩洛哥最热闹、最体现市井的场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利亚斯.卡内提在《聆听马拉喀什》一书中曾说过:“如果没有德吉玛广场,马拉喀什不过又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摩洛哥城市。”可见德吉玛广场就是马拉喀什的精神中心。
早在12世纪,德吉玛广场还只是马拉喀什的行刑广场,到了16世纪,广场上的商业活动才逐渐活跃起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
[46]
[47]
[48]
[49]
[5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