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胜寒先生欢迎阁下来到气势磅礴、壮吞河山的〝高胜寒博客〞!夹豪霸之笔,写绝代文章!欢迎指正!欢迎讨论!
个人资料
博文
(2011-03-12 22:11:40)
瑟谷德.马歇尔与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15)
美国自建国以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职位,一直都是美国白种男人的天下,既无女性,也无少数民族。瑟谷德.马歇尔以一位非洲裔美国人脱众而出,石破天惊地出线担任此职,确实不易也。在美国的司法史上,一直到了罗纳德.里根总统时代,才出现了第一位美国白人女性的桑德拉.奥康纳常务大法官(AssociateJusticeSandra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人类近代非暴力但不服从抗争运动的大潮中,菲律宾共和国的1989年〝人民力量革命(PeoplePowerRevolution)〞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人民力量革命〞指的是1986年发生在菲律宾共和国的一场导致独裁者斐迪南.伊曼纽尔.艾德拉林.马科斯(FerdinandEmmanuelEdralinMarcos)垮台的非暴力但不服从抗争运动,亦有历史学家称之为〝1986年菲律宾革命(PhilippineRevolutionof1986)〞、〝黄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瑟谷德.马歇尔与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14)
美国联邦国会将美国的领土划分成十三个司法管辖区,基本上是一州一个管辖区。在1860年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将之合并成十个管辖区(Circuits),一百零一年后又将之改制成东部管辖区(EasternCircuits)、中部管辖区(MiddleCircuit)和南部管辖区(SouthernCircuit)三大管辖区,以便管理和运作。目前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管辖和领导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从人类近代人文演变史的角度来观察非暴力但不服从抗争运动,可以得出茉莉花革命是推翻独裁暴政的最佳策略。每一次在独裁国家里出现茉莉花革命时,独裁政权痛恨茉莉花革命运动的咬牙切齿之声,隔山可闻,这正说明了非暴力但不服从抗争运动对独裁政权的威胁性。英国牛津大学国际关系系教授亚当.罗伯茨(ProfessorAdamRoberts)在他的名著《东欧的公民反抗与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现在的吉恩.夏普教授已经是一位八十三岁的老人了,他终生未娶,独善其身,住在波士顿一间老旧的小房子里,他那使全世界的独裁暴政者心惊胆寒的〝艾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其实就设在他那狭窄的小客厅里。由于年龄渐大,加上曾经几次的驾驶意外,使他不敢再开车,这个改变,增加了他生活上的不便,但并没有改变他要用笔杆子摧毁与打倒所有独裁暴政的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7)

  美国近代历史上,首创〝非暴力但不服从抗争哲学(Philosophyofnonviolentcivildisobedience)〞的是十九世纪初期的一位不出世的怪杰亨利.戴维.梭罗(HenryDavidThoreau)。亨利.梭罗是美国人,他于1817年7月12日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Concord,Massachusetts)出生,于1862年5月6日因为在病重下剃胡子时割伤了自己,因患破伤风病毒而死亡,只活了四十四岁。这位哈佛大学文学系的才子,留下了《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9)
瑟谷德.马歇尔与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13)
所谓的〝边缘战争〞,就是美国和法国为了利益而进行的不宣布战争的战争。当时的美国、法兰西帝国和大英帝国,有点像年青男女的三角恋爱,说不尽的爱恨情仇,道不完的是非对错。美国为了自由与独立,与同源共宗的英国彻底翻脸,誓不两立。法兰西帝国与大英帝国本来就是世仇,法国借机报仇,为了打击英国,遂全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1-02-26 16:06:02)
夏威夷群岛王国王朝风云(5)
夏威夷王国土人的宽广心胸,和一心要改革开放的信念是令人佩服的。卡梅赫美亚大帝就位之初,聘请两位英国顾问约翰.杨格和伊萨克.戴维斯,学会使用战舰、火药、长枪和大炮,国力为之大振。在约翰.杨格和伊萨克.戴维斯的策略和及西方大炮的威力下,卡梅赫美亚大帝一口气打平了马尾岛、蓝奈岛和莫楼凯三大岛。当卡梅赫美亚大帝带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瑟谷德.马歇尔与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12)
第三种美国近代民权的运动模式是法治运动。这以瑟谷德.马歇尔为代表,在这三种民权运动中,这也是最为困难的一种,但却是可以逐渐解决问题的一种。瑟谷德.马歇尔认为美国乃一法制之国,法律是这个国家的立国原则,无论是何种运动,必须要在法律的范围之内,用文明的手段来处理,来逐一进行解决。如果有某些法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在《瑟谷德.马歇尔与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的〝美国近代民权之母〞〝三百八十一天的抵制巴士运动〞、〝非暴力但不服从抗争哲学〞、〝血腥礼拜天游行示威事件〞、〝我曾在高山之巅上遥观全景〞和〝天罗地网万里缉凶〞等六篇文章里写过马丁.路德.小金恩的一生,尤其是注重于这位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上的伟人,随着环境的思想演变,以及他被刺杀的前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