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段干木卜少夫,名宝源,笔名邵芙、庞舞阳等。江苏江都县人,清宣统元年五月初四日(一九○九年六月廿一日)生于镇江。父善夫,业中医,初悬壶于镇江,后迁南京下关,父亲去世后靠两百多亩祖田收租过日子。宝源兄弟六人,兄宝珊(毓瑚),三弟宝鼎(力夫)、四弟宝南(乃夫,笔名无名氏)、五弟宝戊(早殇)、六弟宝椿(幼夫)。幼时入读南京下关基督小学[
阅读全文]
蔣經國的個人才具及品格,確有許多人所難及之處。據筆者粗淺的觀察、體會,他有:驚人的記憶力:凡是經國先生會見過的人,哪怕祇有一次,多年之後重逢,他祇要略一思索,便能將過去在哪裡見過,當時談了些什麼,講得清清楚楚。這種本事,使許多人感動,覺得「小先生」真是看得起自己,不由不興「士為知己者死」的獻身之心,絕不會排拒他的領導。卓越的煽動力[
阅读全文]
總改革情報體系的「軍師」統府機要室資料組」成立後,積極情報、消極情報一把抓。所謂「積極情報」,指向敵後派遣諜員,組織、指揮敵後游擊戰等直接傷害敵方的工作;「消極情報」則是摘奸發伏,消除敵人所布置或本身所自發產生的腐惡因素。接受資料組「協調」的單位,除了保密局、調查局,還有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總政治部、國防部大陸工作處、憲兵司令部、省[
阅读全文]
对于蒋氏父子有背历史潮流的作为,许多人并不买账,指指点点。为使长子逐步接班,蒋介石不断清除异己,扫除障碍,为“太子登基”铺平道路,可谓用心良苦。在蒋经国的“接棒”之路中,打击最烈、轰动最大的是吴国核、孙立人两案。对此,美国纽约《中报》1988年4月17日发表了美籍华人叶一舟的一篇文章,题为《弹丸江山父传子,可叹孤臣生非时——吴国桢、孙立人在[
阅读全文]
正当吴国桢案在台岛余波未尽之际,孙立人又向“太子擅权”发难。由此发生孙立人“兵变”案。孙立人,安徽舒城人,早年求学于清华大学,后人美国普渡大学、西点军校学习。归国后,参加过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滇缅战役中,率军取得仁安羌大捷,享有“东方隆美尔”之称。抗战胜利后,任过陆军副总司令。1950年到台湾后任“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属于留洋生,不属国民[
阅读全文]
BY 李洪岩狭义的社会史论战主要集中在30年代前半期,以上海为大本营,以《读书杂志》为中心阵地。因此,尽管《读书杂志》并不是最早介入社会史论战的期刊1,却是考察前期社会史论战最重要的舞台。要了解社会史大论战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了解《读书杂志》及其主编王礼锡。
一王礼锡创办《读书杂志》
王礼锡(1901.5.11-1939.8.26),字庶三,笔名王庶三、王搏今[
阅读全文]
【博讯2002年12月18日消息】(编者按:《008在行动》文中数次提到金无怠和俞强声,特别转载此文供参考)今年是美中建交二十周年。每谈到这场划时代破冰之政治剧,人们都会想其主角尼克松,基辛格,毛泽东,周恩来。然而,前中央情报局美籍华人工作人员金无怠,自认为是美中修好的红娘,是促进两个相互排斥的化学元素加以融合的催化剂。“我提供了美国方面愿意修好的[
阅读全文]
1945年8月20日,汪伪政府空军的1架日制“九九”式运输机,由少校飞行教官周致和、少尉飞行员赵乃强、黄哲夫驾驶,从江苏扬州起飞,飞抵延安,首创从敌对阵营驾机投奔共产党先例。这架飞机是日本赠送给汪伪政府专机班的,机名“建国号”。飞抵延安后为纪念此次起义行动改名820号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上尉飞行员刘善本、副驾驶张受益、空勤机械师唐世耀、[
阅读全文]

记得看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给人最大的心灵震撼就是电影结束时银幕上打出的一句话:常亮同志,我们将永远怀念您!二十多年过去了,很多的情节和人物都忘记了,只有这个名字和这句话,还时刻萦绕在心头。
最近看材料,知道电影中的常亮就是地下党的老三,而常亮在生活中的原型,很可能就是代号为“密使一号”的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
阅读全文]
一年前的时候文学城的金书龙发了个帖子,题目叫(2004-12-1700:06:26)小平同志的智慧:大家知道小平同志有个小儿子叫邓质方,不如邓朴方有名,可挺爱做买卖的。不过买卖也不那么好做,老捞不着实惠,小方生气之下就从某国营部门卷了3个亿,那会还是96年,几个亿还是挺了不得的,这国有企业少了几个亿坐地就要玩完。可也没人敢动小方,只好层层上报最后就报到了江总书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