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王羲之所书《来禽帖》中有“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字样。
由于《来禽帖》本是王羲之与友人往来的尺牍,后世因以“青李书”泛指法帖。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之一: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次荆公韵》之一:
“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逸少手亲栽[
阅读全文]

水竹居,古人理想中的居住宅邸。唐·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说薛野鹤有一句名言:“人家住屋,须是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方好。”据《江都县续志》记载:扬州左都御史申甫,他的家园名为“三分水二分竹书屋”。他自题诗序云:“予性爱水竹,阅薛野鹤&lsquo[
阅读全文]

琼琚,释义:1、本义为精美的玉佩。出自《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毛传:“琼,玉之美者。琚,佩玉名。”孔颖达疏:“琼琚,琚是玉名,则琼非玉名,故云琼玉之美者言。琼,是玉之美名,非玉名也。”2、喻指还报的厚礼。明·史谨《谢郭舍人赠腊梅》诗:“折来为乏琼琚报,聊托微言表寸心。”3、比喻美好[
阅读全文]

对我雪峰看未齐,
山南樱树又花迷。
饭余补睡频成例,
不见吹香落小溪。
*温哥华又是游览樱花季节
[
阅读全文]

柳宗元著《龙城录》中的《赵师雄醉憩梅花下》:
“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
少顷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顷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
阅读全文]

《谈龙录》,清代诗话。作者赵执信,为康熙朝后期重要诗人。
“谈龙”即谈诗。当时著名诗人王士祯言“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赵执信不以为然,认为“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只不过“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已。
此书主旨在于反对当时诗坛上的形式主义诗风。其[
阅读全文]

骨相,指头部与人命运关系极大的九个部位的骨头形状与貌相。
相书《月波洞中记》曰:所谓九骨者,一曰颧骨,二曰驿马骨,三曰将军骨,四曰日角骨,五曰月角骨,六曰龙宫骨,七曰伏犀骨,八曰臣鳌骨,九曰龙角骨。
相学认为,此九骨丰隆耸起者为贵相之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谓光武帝刘秀: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目,大口,隆准,日角。日角,即九骨[
阅读全文]

由于古玉与新玉有巨大价差,古玩界自古以来就有将新玉做旧的传统。
方法之一是火炙,指用火烘烤。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乃剔取其甲,火炙捣服方寸匕(匕:勺子)。”
其次是烤旧:烤旧是以火烘烤的方法做旧玉。将仿旧玉清洗去油,涂上着色染料或颜料,在炉上或烘箱中加热烘烤,使颜色烤入玉的内部。这种作旧以做各种沁色为主。
[
阅读全文]

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
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在西周时期,这种中介人称为质人,到了西汉就称作驵侩(亦作侩驵,kuàizǎng);至唐朝以后才叫牙人。后来商业不断发展,牙人行的种类也变得多样化,如:说合贸易、拉拢买卖,接受委托、代人经商和代收商税等。
“市侩”源于此称,原非贬义词。
牙人在契[
阅读全文]

或明窗净几,或晦雨淫风,每当焚香静坐,咀嚼前人诗话,颇生盎然意趣,绝胜于与今人八卦。会心处不禁哑然失笑,复又嫣然一笑。
如袁枚诗话云:
元遗山讥秦少游云: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昌黎《山石》句,方知渠是女郎诗。”
然而杜少陵“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分飞蛱蝶原相逐,并蒂芙蓉本是双“;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