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蕖,意思是红荷花,亦喻指女子的红鞋。
梁·简文帝《蒙华林园戒诗》:“红蕖间青琐,紫露湿丹楹。”
李白《越中秋怀》诗:“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
杜甫《千秋节有感》诗之二:“罗袜红蕖艳,金羁白雪毛。”
仇兆鳌注引黄生曰:“红蕖,指宫鞋。”
清许衡紫《湖上》云:“白鹭来菱外,红蕖落槛前”。此处应指[
阅读全文]

提筌河埂上,
草帽半遮斜。
菱叶洒花盖,
爱鳞不放叉。
*写旧作《乡情》之一
[
阅读全文]

秋胡,春秋时鲁国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陈,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
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
南朝·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同衾分枕,犹有长信之悲;坐卧忘时,不免秋胡之怨。”
李白《陌上桑》[
阅读全文]

碌碌挥毫过一冬,
天寒砚暖艾香烘。
案头诗筒驮驴背,
自曳西篱七尺筇。
[
阅读全文]

熏衣,古代汉族服饰风俗。
汉代贵族上层,普遍有燃香料熏衣之习。用以燃香之器有香炉、熏笼等,后世沿之。
宋·洪刍《香谱》:
“凡熏衣,以沸汤一大瓯,置熏衣笼下,以所熏衣覆之,令润气通彻,贵香入衣难散也。然后于汤炉中,燃香饼子一枚,以灰盖……常令烟得所。熏讫,叠衣,隔宿衣之,数日不散。”
清人储国钧诗云“树凉[
阅读全文]

野屋无人到
飞飞燕双降
记得七十年代,大约中后期,适余年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两岸疯传地震。
乡间传闻,震发时猫犬变态失常,撕咬震晕之人。于是家家忍痛含泪,杀狗除猫,鸡犬不宁。
同时号召,每户在房前屋后搭建临时防震棚,用竹竿,稻草,塑料薄膜等材料,因地制宜,多半为拱形筒子棚,内置柴床用具,难免雨漏虫钻,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
阅读全文]

木兰舟,即船。原指用木兰树造的船。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亦省称“兰舟”。
汗漫游,典故。
典出《淮南子》卷十二〈道应训〉》:“吾与汗[
阅读全文]

常听书友说,面对四尺整宣不知道如何裁,一下几种格式供选择:
1.整张书写
2.四尺对开,可以立轴式和横批式书写(附图草书)
3,四尺斗方
4.四尺三开
5.四尺四开
[
阅读全文]

日前所赠后进“更上层楼”,勉励且祝其新年职业高迁之志,
今收到办公悬壁图片。
[
阅读全文]

作绝句拾韵,写律诗择韵,做排律则凑韵矣。
盖绝句韵寡,不过二三,可信手拈来,自适成诗;
律诗八句,缀四五韵,因顾及中间四句平仄对仗及词性相吻合,则须选择韵脚,推敲以求工稳;
八句以上至十多韵,或数十韵,乃至百韵则为排律,诗家须尽其能事,雕琢安排,不辞拼凑之繁,多为逞能斗彩,古来鲜有佳作。
做排律不如转作歌行乐府,更为活泼愉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