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啊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所罗门之歌》[美]托尼•莫里森
讲述一家三代黑人的故事,时间跨越20世纪初至六十年代。这本书号称是奥巴马最喜欢的书。
小说首句,“北卡罗来纳互惠人寿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承诺于三点钟从慈善医院飞往苏必利尔湖对岸。”小说尾句,“因为如今他悟出了沙理玛所懂得的道理:如果你把自己交给空气,你就会驾驭它。”一头一尾,似已点出小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5-04 08:31:27)


《历代大师》【奥】托马斯•伯恩哈德
主人公雷格尔,82岁,自称是“一个从事批评的艺术家,集画家、音乐家和作家于一身”。貌似是一个集大成者,不过通篇看下来,倒觉得这位雷格尔先生更像是一位抱怨大师,集负能量于一身,对历代大师无情蹂躏。
他在音乐、文学和哲学等方面都有毁灭性的评论。
“布鲁克纳的音乐中,无端的多愁善感和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明室》是罗兰•巴尔特关于摄影方面的札记,写于1979年。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巴尔特多方探索摄影的本质,第二部分巴尔特顿悟出摄影的本质并据此所得其他延伸。因为作者预置了探寻摄影本质的悬念,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读起来也就跟读小说似的,不像一般哲学作品那么枯燥。
另外,作品也渗透着文学的调调。例如,“照片充满着偶然性,是偶然性的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余生无论你在哪里,他都和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海明威

多年不读海明威了,记得当年上大学时读过几本,可内容却全不记得了。可能是由于涉世不深,或者傻乎乎地不能从书中体味出啥滋味来。还依稀记得当年考四六级时看过海明威的原版书,脑海里的印象是,海明威是个顽强的介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13
上飞机随身带了三本书,只看完了一本菲利普•罗斯《退场的鬼魂》,艰深耐读,我看一会儿睡一会儿,睡一会儿看一会儿,看到最后时,小说开头讲了啥都忘记了。邻座是位老大爷,不是美女,时间过得异常缓慢。
飞机按时到达机场,取出行李,转乘大巴。邻座是位老大娘。车行两小时三十三分钟,大巴赌气似的咣当停下,司机大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出了门,寒风呼呼又呼呼,异常凛冽。真冷啊,我借着风一溜烟儿跑到汽车站,就这么一小会儿功夫,脸冻得梆梆硬,几乎都要风干了。“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荡”一边等车,我一边哼哼着这句。
苏运莹的《野子》有魔力,我都听魔怔了,每天必须反复听好多遍,车轱辘转轴儿听,怎么也听不厌,可每次听都跟头一次听一样,真是莫名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重新修改编辑汇总了一下,扯在了一处,弄成了喜欢的形式,书的模样。
不太晕字儿的可去一瞧。
http://en.calameo.com/read/0031116412e3c580b5595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近读澳大利亚的主持人拉莫娜•科瓦尔的一本书,《探索孤独斗室的灵魂》,是本作家访谈录,其中包括28位著名作家的访谈。这些被采访的作家里,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熟悉的有几个,其中有索尔•贝娄,不熟悉的有一大堆,数也数不清。
在采访索尔•贝娄时,可能为了调剂气氛,拉莫娜问了一个有关贝娄作品里女人穿的浣熊皮外套的问题,问题有点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邮差》【美】查尔斯•布考斯基
小说情节很简单,讲述一个人开始做邮递员,后来又做分信员的故事。非常好看,文字平实深刻,平实似一把泥土,深刻让人寒冷刺骨。布考斯基不愧也是个诗人,小说里频繁闪烁着诗性的美感,细微精致,而又似若即若离。
读了这部小说,一改我对布考斯基的糟糕印象,因为之前读他的《苦水音乐》,感觉确实不怎么样,甚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读了两本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书,《无聊的魅力》和《拥抱似水年华》。开始读时还带着一点小兴奋,作者的中文译名不错,透着一丝英格兰的浪漫情调,正如诗人兰波,名字都荡漾着法国的韵味。读后发现,这两作品纯属心灵鸡汤,大感上当。其肤浅的感悟和说教,承袭了畅销作家一贯作风,魅力全无,只有无聊。
当然,也不是全无是处,偶尔会有几个稍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