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再发两首,接受寒烟翠批评,给她新写了一首,另外,欢迎静爱孤云,也送她一首。最后一首,是罢了兄的大作,巧妙形象,跟在原来嵌名诗(一)那篇后面,湮没无迹,大家看不到,太可惜了:)寒枝拣尽不肯栖,
烟笼前村云脚低。
翠竹无声说般若,
雁阵有愿未向西。静看流水动看山,
爱此红尘亦爱闲。
孤帆影里行人醉,
云过风来自在仙。淡而[
阅读全文]
上篇说时间的时候,因为有个概念不是很清楚,所以写的不够顺畅,结果明眼人自然看的出。不过也用不着改了,时间的问题,如果不出意外,也不是一代两代人解决的了的,所以就放在那里。我们只需要知道:佛没有用任何现代科技手段,就指出了一个在层次上高于现代科学的论点。且不管这个论点是否正确,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办法证明。所以说,智慧这东西[
阅读全文]
一部是关于爱与阴谋的,半新不旧的,演员是辛格勒名单演德国军官那个:TheConstantGardener一部是关于两颗心灵的碰撞的,老片子,马特迪蒙成名作,并获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好象翻成了心灵捕手,英文名字叫GoodWillHunting。[
阅读全文]
这篇东西本来已经写的差不多,但是在为了确认一个观点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想再仔细些查证清楚,很可惜,水平有限,一直确认不了,所以就耽误到现在。我把问题放在下面,如果有朋友了解的话,还请不吝赐教。
这个问题就是:牛顿力学那个时期的时间观是什么?
有说是无限时间观,那个时代还没有相对论,也没有大爆炸理论,还没[
阅读全文]
她一直以为,爱上一个人很难。
——在那一刹那之前。 她知道有一种感觉叫爱,虽然从没经历过。
她知道,那种感觉很苦、很涩、很折磨人,能让一个人一瞬间华年老去;她也知道,那种感觉很甜、很美、很迷醉人,能让一个人一刹那青春勃发。
那是一种让人不由自主心动又心痛的感觉。
关于那种感觉,她了解的很多。
她看到[
阅读全文]
以前好象在这里发过,但是不系统,这次又修改了一下,有些地方增补了一点,重新发一遍,算是个总结整理吧:) 现在是金庸系列。 后面几篇,看看也整理一下,就把这事了结了,老吊着也不舒服:) 一次发这么多,有点儿吓人,惭愧惭愧:)[
阅读全文]
武侠武侠,有武就离不了侠。说完了武,就到了侠。
金庸笔下,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侠客角色,凡是喜爱金庸的,大概都能说出一堆人名来。
一般人的眼里,金庸这么喜欢写大侠,成功塑造了那么多大侠,应该是很推崇侠义精神的了——其实,金庸对侠义精神,一向持悲观态度,有一种近乎本能的不信任。或者说,本来那就是他作为挽救心灵深处某些东[
阅读全文]
前面说的,都是个人对金庸的感受与相关的一些私人记忆,算是投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吧。后面的,想跳出来,从客观的角度说一说。当然,再客观,也还是主观的:) 既然是“武侠”小说,就免不了有“武”与“侠”,这次先说说“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金庸作为武侠大家,自然少不了想推陈出新独出心裁,很明显,金庸做到了,而且很成功。
阅读全文]
终于说到了韦小宝。
估计大家都烦了,其实我自己都烦了。这么罗嗦,在我这个一向罗嗦的人,也是头一回。不过,还好,估计折腾完了这一回,以后就把武侠放下了。
本来呢,是不打算写“鹿鼎记”的。这个太难写,除了倪匡,还没看到谁写“鹿鼎记”读后感象样子过。幸好我这是自己写着玩儿,不用琢磨什么。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第一次看鹿鼎[
阅读全文]
“白马”是最后看到的金庸。
知道“白马”是因为金庸自撰的那两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那时候大陆知道这两句的人还不多,又因为有很多冒充金庸的武侠书,我就拿出这两句来以正视听,颇镇住了一批人。
只看名字,还以为“白马”是漫卷黄沙西风烈马,戈壁道上的一场风云故事,没想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可惜了一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