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这是父亲遗稿的第三部分。按照小小花的意见,不再注明转贴,改用“父亲遗稿”
作副标题。
整理过程中,除个别错字改动过外,每一节的小标题,是我根据该节的寓意,添加
上去的,以利阅读。其余均为手稿原貌。
父亲已经去世,无法与读者交流对本文精华和失疏的感受。限于亲情及我浅薄的红
学知识,故不欲就本文与网友开展学术交流,敬希鉴谅。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车轱辘话话红楼(29)-----脂评臆解(2)
这是父亲遗稿的第二部分。按照小小花的意见,不再注明转贴,改用“父亲遗稿”作副标
题。
(2)
(五)一芹一脂
畸笏有许多批,是称赞《石头记》文章写的好,组织的好,文字加工艺术性强的。
如:
第十六回,“偏于极热闹处写出大不得意之文,却无丝毫牵强。且有许多令人笑不
了,哭不了,叹不了,悔不了,唯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父亲的手稿,已经整理完毕,共有八小节,将分三次贴出。因网路原因,不便直接
署上父亲的名字,只得以"父亲遗稿"的形式出现。
整理过程中,除个别错字改动过外,每一节的小标题,是我根据该节的寓意,添加
上去的,以利阅读。其余均为手稿原貌。
父亲已经去世,无法与读者交流对本文精华和失疏的感受。限于亲情及我浅薄的红
学知识,故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我的父亲是一位红学爱好者,是老一辈的“红痴史迷”。
父亲是毕业于旧时代的知识份子,酷爱文史,学的却是机械工程专业。俗话说,
“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对于父亲是否选错了行,我家几十年争论不休。
认为选错的,大概只有父亲一人。他总认为,他要是学了文,保不齐就是一个大作
家,大记者(这是他年轻时最憧憬的职业),比他所持有的“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毛泽东是中国近代政治领袖中少见的以历史知识渊博,文才出众而闻名于世的佼佼
者。并且,因为他独特的政治观点和思维方式,往往对历史和文化研究,有着独具
特色的结论。人们所熟知的,如对孔夫子的贬斥,对秦始皇的颂扬,对曹操的褒奖
等,都是旗帜鲜明地反对传统观念的。对文学作品,他也经常有不同于常人的认识,
对《红楼梦》的评论,就是很有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美苏争霸,苏联内部居然出了戈尔巴乔夫这样一个美国代理人,劝说苏联放弃自
己国家意志,追随美国。”
“戈尔巴乔夫高姿态允许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结果苏联解体,导致几百万人死于
非命。”
------摘自网友的文章------
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世界上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中国和俄国的改革。到今天,网上,
不仅是网上,是多数的舆论,认为中国的改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上篇车轱辘话谈了我对“伏白首双星”的看法。所要阐明的观点是,不赞成用“双星”
去推论宝玉湘云日后的结合。那么,什么是湘云的真实结局呢?
从后四十回续书中,我们看到湘云的结局是嫁给了一名不知姓名的人,既不是脂砚
斋提及的卫若兰,也不是家败落魄的怡红公子。而且婚后没多久,丈夫就得了痨病,
生不如死,苟延残喘。湘云的命运将是守寡。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史湘云是红楼故事中能赢得很多人喜欢的人物,也是楼外多数读者喜爱的角色。前
八十回,她的故事生动,形像丰满。但到了后四十回,她仿佛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物,故事枯燥,形象模糊,到最后甚至不了了之。读者对此不满意,红学专家们则
认定这是高鹗续书的残疾。于是,对史湘云的研究,成为了红学考证的一个热点,
是众多专家探佚寻踪的重要一站。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2-15 19:45:02)
今天早上,刚要坐下吃早饭,小儿子从他的计算机前大叫“史迷快来看,我接到大学的信了”。每次儿子叫,多忙也是要放下手中的事,立即应召的,这是“儿权至上”家庭多年形成的家规。上次在“回国杂谈”也提到过了,自从儿子知道我在文学城用“史迷”这个名字,就没再叫过我“爸爸”,整天“史迷”叫个不停。也好,反正我的父道尊严不多,让儿子这么叫,透着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红楼梦》大概是最奇特的古典小说。围绕着它,有许多至今无法解开的谜团。从作
者的身世,到小说版本的变迁;从故事的起源,到抄本续书的真伪之争,纷纷扬扬,
莫衷一是。就连书的名字,也有完全不同的两个出处,一个是《红楼梦》,另一个
是《石头记》。这回我们就来谈谈这两个名字。
先说《石头记》。石头,就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经历了一番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
[41]
[42]
[43]
[44]
[4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