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车轱辘话话红楼(31)-----脂评臆解(3)父亲遗稿
(2006-09-20 07:31:48)
下一个
这是父亲遗稿的第三部分。按照小小花的意见,不再注明转贴,改用“父亲遗稿”
作副标题。
整理过程中,除个别错字改动过外,每一节的小标题,是我根据该节的寓意,添加
上去的,以利阅读。其余均为手稿原貌。
父亲已经去世,无法与读者交流对本文精华和失疏的感受。限于亲情及我浅薄的红
学知识,故不欲就本文与网友开展学术交流,敬希鉴谅。
仅以此贴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和重新发现父亲手稿的喜悦。愿同网上的所有朋友分
享这一喜悦,并衷心感谢网友们的热诚欢迎。
《脂评臆解》
(七) 脂砚斋是《石头记》的作者之一
脂砚斋是《石头记》的作者之一,有什么根据?按现有资料情况,应从书中正文和
批语来找。
(1) 第二十一回批语中有一首诗: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伐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过,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情天无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颔联中的“茜纱窗下,公子多情”,指的是贾宝玉,他是书中人物。可能借指现实
生活中的什么人,脂砚在批语中就常以宝玉自命;再指什么人,无从查 ,假设也包
括曹雪芹吧。
颈联中的“闲风闲月”,在风月上加以闲字,是诗作者故意等闲视之,轻漠对待的
意思。风月,风月故事,用来借指男女之情事。第五回正文:“司人间之风情月债,
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明义诗:“春风秋月总关情”。“吟哦”的原意是作诗。这
联诗实在是说,脂砚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过风月文章。
尾联,“情机”是情 发轫之机,“情天”,来自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这
句诗的含意,类如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情不情”是书末警
幻情榜对宝玉的评语,脂评中有解释,即对任何无情之物皆以情待之。
这首诗只可能是脂砚所作。自己在诉说,他与贾宝玉有相似的经历,有相似的思想
感情。他写过书中的风月文章,用以发泄“自相伐戮自张罗”所造成的愤恨。诗意
很容易明白,故批文中说:“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矣。”
回到首联,“自执笔矛又执戈,自相伐戮自张罗”何所指?可能包括家族内的自杀
自灭。但是以使脂砚饮恨终身,并成为写作《石头记》契机的,当指《石头记》再
三申言不敢涉及的世事。康熙晚年诸子党争相当激烈,雍正五年,李煦为买苏州女
子送给阿其那,发往打牲乌拉,七年二月死于流所。正是在这种斗争的余波下,曹
口Fu 被抄家撤职。“脂砚先生恨几多”,经历过事如空,闲吟之风月也“枉”。
“枉”在这里是没有什么用的意思,如明义诗:“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也枉
然”。《石头记》是石头所记之事,也可以说是记石头城事。甲戌年,脂砚抄阅再
评,书名仍用《石头记》,是自有其深意的。
(2) 第四十八回有批语:“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
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是为侧
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
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然阿呆兄又如
何方可远行,曰名不可,利不可,正事不可,必得万人想不到、自己忽一发机之事
方可;因此思及‘情’之一字,及呆素所误者,故借‘情误’二字生出一事,使阿
呆游艺之志已坚,则菱卿入园之隙方妥。回思因欲香菱入园,是写阿呆情误;因欲
阿呆情误,先写一赖尚荣,实委婉严密之甚也。脂砚斋评”。这条批语是在叙说,
创作时的意图和思想推展过程,从用词和语气来看,当为作者自述。脂砚确有“机
括”,有设计师的才能。
第二十三回眉批:“大观园原系十二钗栖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
再用元春之命以安诸艳,不见一丝扭捻。已卯冬夜”。这当然是脂砚在述说创作元
春省亲之原由,但其中有讳人的语言,写元春省亲的原由还有:“借省亲事写南巡,
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脂砚在南北方生活时间都很长,都相当熟悉。如第五十二回批语:“此‘姑娘’亦
姑姑娘娘之称,亦如贾琏处小厮呼平儿,皆南北互用一语也。脂砚”。和这条批语
有关的是第三十九回的一条批:
“想这一个姑娘,非下称上之姑娘也。按北欲以姑母曰姑姑,南俗曰娘娘,此姑娘
定是姑姑娘娘之称。每见大家风俗,多有小童称少主妾曰姑姑娘娘者。按此书中人
说话语气及动用器物饮食诸类,皆东西南北互相兼用,此姑娘之称亦南北相兼而用
无疑矣。”脂砚这里所说到的,已被最近一些研究所证实。
脂砚斋是经历过政治风云的人,是在康熙诸子党争中身受其害的人。因而回忆起康
熙对他家的恩典,抚昔感今,有要把这一殊荣反映出来的冲动。所以,大概是元春
省亲故事的原作者。他与曹寅之女纳尔苏王妃的关系,与第二回中所述“三四岁时
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各分虽系姊弟,其情行有
如母子”是不同的。这类差异不是写作中偶然之误。脂砚是亲自看到过康熙南巡的,
在乾隆壬午年,他的年龄在六十岁以上。《八旗通志》大概是没当差做官的不予纪
录的,曹氏后人,现在我们明明知道有曹顺,曹沾Zhan(上雨下沾,音占,即曹雪芹。
史迷注) 二人就没有写上去。另外的曹家宗谱这一部分是相同的,没多出一个人来。
曹口Fu下面是否还有弟弟,谱未载之。据“予仲多遗息”推敲,可能曹荃不止四个
儿子。按现在掌握的资料,就先把脂砚斋说成是曹口Fu 吧!
曹玺以上两代都是当官的,从他任江宁织造后,家庭是大发达了,故从曹寅一辈起,
至曹沾(Zhan) 一代,三代人中的男性,在青少年时代,都是有过“馔玉炊金”式的
生活的,每个人都可以为贾宝玉脸上增加几条油彩。由曹雪芹和脂砚斋共同来塑造
贾宝玉,有相得益彰之妙,但有时也会造成不是简单修改就能解决的矛盾。
石兄是谁?按书中描述,石兄是大荒山青埂峰下的一 顽石,女娲炼石补天之余。为
疯僧跛道携入人间。和贾宝玉同胎降生,他们是一对双胞胎。贾宝玉是“神瑛侍者”
投胎人世,瑛的意思是玉的光彩,或者是有光彩的玉。石兄就成了贾宝玉的通灵宝
玉,整天挂在他的脖子上,当他的照相机和录音机,纪录着生活中的耳闻目见。当
再回到青埂峰时,记述了一个《石头记》。石兄与贾宝玉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有
些评书者大概是觉得麻烦,竟直把贾宝兄认作是石兄。这样的批语大概有五、六条。
如第八回宝玉掷杯一段,《甲戌本》眉批:“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凡世间
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今加大醉二字于石兄,是因问色子问茶顺手掷
杯,问茜雪,撵李嫫,乃一部中未有第二次事也。袭人数语,无言而止,石兄其大
醉也,余亦云实实大醉也。难辞醉闹,非薛幡纨裤辈可比”。写这条批的人,还是
个读过全书的。
脂砚斋在批语中是自命的作者,自命的贾宝玉。也就是当然的石兄。裕瑞所云,
“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闻其所谓宝玉
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并非全然无稽。
(八)曹雪芹的生平
在第四十八回正文,宝钗对薛姨妈的谈话:“二则他出去了,左右没有助兴的人,
又没了依仗的人,到了外头,谁还怕谁,有了的吃,没了的饿著,举眼无靠,他见
了这样,只怕比在家里省了事,也未可知”。批语云:
“作书者曾吃此亏,批书者亦曾吃此亏,故特于此注明,使后人深思默戒。脂砚斋。”
这里,批书者是脂砚斋自指,作书者自然是指曹雪芹了。曹雪芹在青少年时期,无
论是长住在北京,还是长住在南京,能够发生书中和宝钗所说的情况,只有在雍正
六年以前,曹兆页(Fu) 在江宁织造任上的时侯才可能。由此推知,雍正六年时,他
至少应有十五、六岁了。所以,曹雪芹生年的疑问,当从张宜泉说:他乾隆壬午年
死时年近五旬。敦诚诗所云:“四十年华”,有故意状其早逝之意。其时,对曹雪
芹的生平,他也未必知之甚确,如“曾随先祖寅织造之任”一说,就说得不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