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很少喝茶,对饮茶、品茶研究不多,对茶文化的最高境界“茶道”,更是不知其所以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书法家娄德平的一首小诗《茶道》,细细读来,越琢磨越有味道。饮尽晨露,喝断晚霞,老壶内——又放进星星一把。手不离壶,摸一摸乾坤有多大,口不离茶,问一问岁月谁点化。品梦里——心空意无涯,清气袅袅通天道,笑流水漂去多少浮[
阅读全文]
生活在一个没有精神寄托的时代,确实是不幸和苦闷的。人有了追求有了信仰,生活会感到充实,有一种无尽的动力推动你去工作,去学习,去热爱。生活中每天都是阳光,都是雨露,都是快乐。如今,人们只能各自寻觅自己的精神支撑点。在情感世界不太尽意,又没有其他爱好的人,会本能地在异性交往中寻求精神上的安慰或刺激。有人说,由于年轻,对爱理解不深,匆匆[
阅读全文]
我看书一向很杂,没看过的都想看看。可是一看那涂着金字的“大藏全书”满满地摆了一书架,抽下来翻一翻,文字生涩难懂,实在不敢拜读。国内国外参加过几次法会,但对佛教仅知道一些皮毛。佛教应该有自身的道理和魅力,弘一法师李叔同是我比较尊崇的一个人物。他也曾试身道观,但终觉心难皈依,退出道观又入佛门;歌手李娜在当红之时,遁入空门。还有许许[
阅读全文]
闲看杂书,看到一段对“如来”的解释:如来,如来,其实根本就没有来。通常说到如来,人们会联想到大肚弥勒佛。弥勒佛又称“如来佛”,若依照“如来”的本意,佛教的佛根本就没有具象形体。一如天主教基督教只有玛丽亚和基督的形象而没有上帝的形象,穆斯林的阿拉或真主也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作为一大教派的佛教应该也是没有“佛”这个形[
阅读全文]
谈到孩子教育,不由想起自己那个年龄,嗜书如命,读书若狂的样子。书里面的字可以说有近半不会读,《西游记》中凡是描写穿衣打扮、宫廷殿宇的长诗通通跳过去,《水浒传》里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倒是背得滚瓜烂熟。尽管是囫囵吞枣,可自认为能看懂,且看得津津有味。无时无刻不在看书,不做家庭作业是常事,终于因为太疲乏,冬天受了凉,大病一场。数天高烧[
阅读全文]
岸柳垂垂芳草萋萋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撑起一把蓝蓝的伞。那是樱花正开的季节,昆明湖畔对对双影在自己那片蓝天下,碰撞着那醉心的温柔。有缘千里来相会,雨爽风清添情愁。烈日炎炎林道荫荫突如其来的大雨中避进一处窄窄的檐。这是荷花满池的时节,谐趣园中双双恋人紧靠着温暖的墙壁痒痒的感觉拴住了心。踏破铁鞋无觅处天公作美雨及时。山色蒙蒙枫树红红弥弥漫漫[
阅读全文]
“啪”的一声,德壮将手里的药酒狠狠掼在地上。“什么玩意儿。”德壮一面用粗黑的手背擦着鼻子里流出的热血,一面左右摇晃着肩膀骂骂咧咧地嚷着。地上除了破碎的黑坛子片,散落着几块略带青蓝的虎骨,一条无名指大小的整参,十几片边缘带着毛毛的鹿茸,浓烈的酒香迅速在木笼房子里弥散开来。“你他妈真是二逼不是二逼,一刀两口儿,这样的酒以后[
阅读全文]
中国的“孝与不孝”,看似只是个人操守问题,实质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悲哀,是封建统治阶层实施有效统治、愚弄人民的一种手法。母亲节——这个并非中国传统的节日,如今被商家炒得沸沸扬扬,好不热闹。有位朋友说得好:“心中有孝廉,天天都是母亲节。”仅仅在母亲节这天买些礼物去探望一下,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对待长辈上是[
阅读全文]
俗话说:“人情练达皆文章。”讲的是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是很有讲究的处世哲学,大有文章可作。从懵懂无知,到人情练达,需要有一个过程,要经历一定的教训。参看古今中外一些人物的感言之作会得到一定启示,可以把自己散乱的感性认识归纳成某种经验性的总结。说得简单些,一个人来到世上,作为一种有感知、有灵魂的物体存在,就要不断地处[
阅读全文]
淡泊名利,看淡人生,淡淡地品茗,淡淡地赏秋,淡淡地淡淡……一个“淡”字好生了得,受到大众追捧。不谈“淡泊”不够品味,不讲“淡然”没有文修。出口言“淡”使自己远离了世俗,闭口谈“淡”飘然进入高雅之列。众口一词的“淡”字在每个人心中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肯定和必然的,也是毋庸置疑的。我所理解的“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