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笔屋

军旅生涯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梦 这不仅仅因为我是军队大院里长大,更重要的是我也曾经是军营里的兵!当兵苦,当兵甚至要牺牲生命、亲情、爱情。
个人资料
少壮军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和静 时间:1979年2月 下午5点多,我们终于到达新部队目的地------和静。 和静地处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属于南疆。和静县面积广大,差不多相等于浙江省的二分之一,位于县城西北部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就有两万多平方公里。隶属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历史上有著名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民族大迁徙—东归祖国定居和静的东归文化。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摘錄: 遴選確定基地:

1958年核試驗基地由二機部和4位蘇聯專家赴中國西部地區勘察原子彈試驗場,他們先後在青海西部、內蒙古西部、新疆東南部等地數月勘察,根據蘇聯專家意見,將原子彈試驗場定在甘肅敦煌以西地區,核爆心定在甘肅敦煌西北方向。這一選場方案獲得了總參謀長黃克誠的正式批準。 同時,經副總參謀長陳賡推薦,聶榮臻同意由三兵團參謀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老站长 兵站到了,战友们纷纷跳下车集合,趁着连长讲话的功夫,我仔细打量着这所兵站,兵站坐落在公路旁边的山坡上,背后是光秃秃缺乏美感土黄色的山,前面是单色调的戈壁,没有树木没有青草,除了兵站几幢孤零零的房子,周围再也没有其他建筑。这里除了军人还是军人,生活单调寂寞。但兵站的军人为了使命,默默的无怨无悔奉献着。在内地除了大的军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解放军等级制度发展历程
作者:刘岩
人民解放军在诞生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只有职务的分工而无等级待遇的区别,直至1952年才建立起全军统一的等级制度。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干部的等级制度多次变更,而且在多数阶段是两种以上等级形式并存,使人民解放军成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等级形式最多而发展历程又较为曲折的军队。
中国共产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过火焰山 时间:1979年2月
新疆的早晨格外寒冷干燥,我不停舔着发干的嘴唇吞咽着唾液,感觉喉咙在发烧鼻孔在冒火,全身的皮肤也发干发紧,在新疆的第一夜就让我们这些初到的军人对气候极度的不适。新疆太阳升起的时间也比内地晚几个小时,虽然已是早上8点多,天依然披着黑幕。而我们此时已坐在行驶的军车里,军车罩着厚厚的篷布,这样可以遮挡两边的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初识新疆
时间:1979年2月 哈密是新疆一个大站,许多列车在这里编组上水,站台的北面就是绵延不断的灰黄色的高山,只是这些山上没有植被,和灰黄的大地连成一体,究其原因是缺水少雨。尽管这样,这些山脉依然具有其粗犷、简单、高耸的个性。而站台上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军人,几乎没有百姓,特别显眼的反而是铁路制服混杂在大量身着绿色军服军人群中。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惊慌失措 时间:1979年2月 军列在西北的荒漠中加速行驶,夜幕降临,车厢里已经漆黑一片,烟头一闪一灭的火光把每个战友严峻的脸庞照亮,大家都不说话,车厢里非常安静,越临近新疆,战事的压力越大,这种凝重的气氛笼罩着整个车厢。负责思想工作的指导员无法忍受这种压抑在黑暗中高喊着我的名字。 “少壮!起个头,唱首歌!” 作为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河西走廊 时间:1979年1月 军列沿陇海铁路穿过险峻的西岳华山来到誉为陕西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这里自古以来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虽为冬季尚留一片绿色,但一到甘肃境内,沿着河西走廊过兰州,景色明显不同,铁路两旁的土地显得荒芜贫瘠,灰蒙蒙的天空干涸的土地,缺少绿色的大地露裸着黄土,夹杂着破败的村落,所看见的是面带菜色头发蓬乱夹杂着尘土的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坦克兵的风格 时间:1979年2月 西行的军列不分昼夜地走走停停,每个人都借着吸烟想着自己的心事。首先是刘连长,到六连一年多,刚熟悉这个连队,突然接到参战命令,要和老毛子干仗,心里对技战术还是没有把握。新疆又是陌生的地域,情况一点不了解,要把这个连带好,真需要用点心。 西行的军列
而我们车的张炮长刚刚新婚,拿着新娘子的相片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国徽 时间:1979年2月

军委一道作战命令,由济南军区坦克10师,南京军区坦克2师,武汉军区的坦克11师抽调最好的坦克连队奔赴新疆组建陆军四师坦克团,我们坦克6连被选中。尤其师长到我们连做思想动员,告诉我们准备接新装备-----德国豹式坦克,大家兴奋激动不已。然而没过两天,下达接装命令却是国产59,其原因是国家拿不出那么多钱装备一个团,战友多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