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周健张丽芳
记得是在1997年,当时学校的科研处处长徐正衸老师告诉我,瞿佳老师为我们联系到了他的好同学现正在美国的周健,看是否能与他一起开展课题合作研究。那个时期,我们学校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尽管我们也想做些研究方面的工作,但缺少学术气氛,不仅无人指导,而且科研条件极差。恰在此时,周健给我们雪中送炭,与我们合作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在[
阅读全文]
永远的思念刘文军[1]
世界上第一个癌症疫苗的发明者、我的博士后导师——周健离开人世间已经有九年的时间了。九年来,周健的音容笑貌时时刻刻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感觉到要做点儿什么来纪念他。但由于担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差,无法用笔来表达出自己对周健的思念,所以一直也没有成文。但这种想法一直蕴藏在我的心底,无论何时,只要触及它,就会感到象有[
阅读全文]
学生眼中的周健——怀念我的导师宫颈癌疫苗发明者周健博士刘晓松[1]
2006年11月,世界首例癌症预防疫苗研制成功。著名的《时代》杂志将宫颈癌疫苗的发明评为2006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宫颈癌疫苗是我的PhD论文导师澳大利亚2006年年度杰出人物IanFrazer教授和已故的周健博士共同发明的。1991年,他们发现,乳头瘤病毒的晚期蛋白在体外可以自我形成病毒样颗粒,与病[
阅读全文]
忆周健周春燕[1]第一次见到周健是20年前了。当时我在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跟随张迺蘅先生工作。一天,张先生领来了一位很帅气的年轻人,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周健博士,到我们实验室作博士后。那时,博士后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讲还并不熟悉,他好像也是张先生的第一个博士后。但是,他的到来为我们这个实验室带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周健是一个非常有[
阅读全文]
理想保罗•F.兰伯特(PaulF.Lambert)博士[1]许多成功科学家的贡献反映了一个循序迈进的历程:前人的研究为下一个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础;每一项研究,就如同为一条小径铺垫了一块新砖。对许多科学家来说,他们铺垫的那些新砖与其他科学家铺垫的小径汇合,建造出来的就是一条科学大道。这是许多研究相同课题的科学家共同建造出来的,这甚至可能是可预见的进程。但我认[
阅读全文]
颂周健玛格丽特•斯坦利[1]周健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影响巨大的研究工作,使得疫苗的发展最终一定能在女性中根除子宫颈癌。子宫颈癌是因一种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而发生的。HPVs有一个大家族,有许多型别,HPV16、18型病毒感染、诱发女性的子宫颈、女性和男性生殖道的某些部位引起癌症。在1980年代晚期,防治HPV的疫苗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因为这种[
阅读全文]
周健纪念日:“英才济苍生”有感苏赛因•M.加兰德
尽管很遗憾因故不能出席周健纪念日活动,但我荣幸地接受周健夫人孙小依医生之邀,来表达我对周健的怀念和我的一些想法。作为一名科学和医学工作者,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我就从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研究。我第一次与周健博士相识,是在国际人乳头瘤病毒会议上。我记忆中的周健,不仅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科学家[
阅读全文]
怀念周健路斯·盖茨曼教授和马丁·穆拉博士[1]当接到我们同事中一位充满激情的拉丁美洲的研究伙伴的电话,提出了要研制HPV疫苗的设想后,我们这帮杰出的研究人员随即聚集在芝加哥开会予以探讨,周健就是其中一位猛将。。从那次会议后,我们大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并做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贡献。今天,我们很自豪地看到已有两种可用的药物,其能如期[
阅读全文]
怀念周健约翰•斯希勒[i]
周健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他是一个相当热爱工作的人。他对科学的热情,体现在他的新的实验想法层出不穷。每年的国际乳头瘤病毒会议上,我总是盼望能见到周健,与他交流科研信息和研究想法。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时,总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的热情和决心。我真的很高兴能[
阅读全文]
DeniseGalloway给孙小依等人的信亲爱的小依、安迪、及周健的亲朋好友们:在今年北京国际乳头状瘤病毒学会上,我不由得想起了周健。每当我看到一个高个子的中国青年,马上就会想到这是周健,然而随即又醒悟到,这不可能是他。当然,再细看他们的面庞时,就发现他们谁也没有周健那热情奔放的笑容。我觉得如果周健能得知他所发明研究的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的疫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