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博文
(2008-09-05 06:37:28)

张发奎与第四军黄森▲第四军之创始张发奎,人们祇知道在民十五以前政治舞台上,是没有出过风头的。「风头」其实怎容易谈到,阿张在民七还只是一名排长,当时更何曾想到武汉时代当总指挥的耀武扬威,然而到后来其慾望连老蒋都看不在眼下,说到第四军罢!也不是他一手训练的,民六由邓铿募成一个独立排,民七扩充为营。邓铿死才由张发奎统率,其后为团,为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张发奎的成功与失败王唯廉▲南征胜利露头骨张发奎现在虽远没有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但在目前的失意是无可讳言的了。但他的确是出过风头的,谁都知道十六年武汉共产政府,他与唐生智是两大柱石,在武汉政府将要失败之前,可说是他的全盛时代。他之露头骨,是在十四年底南征的时候,那时他是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在南征以前,他的大名知者甚少,在南征琼崖邓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抗日战争时期的程汝怀
周瑞清
1934年我15岁时,经人介绍到程汝怀家中做杂事。当时,他家住在汉口府南一路德义里1号,他本人担任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黄安县长,驻在黄安。我先在他家做杂事,后跟随他当卫士直至解放前离开,对他有所了解。安抚伤员沉舟阻敌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抗日烽火漫及全国。是时,我已18岁,禀于“国家兴亡,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回忆第五战区的特务组织庞盛文
1938年冬,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以下简称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调驻湖北樊城。是时,我从广西桂林五路军总司令部调任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军纪督察处密查队队长。1939年,国民党当局掀起了反共高潮,李宗仁为适应这个变化,着我兼任了五战区长官部调查科长。五战区司令部是桂系天下,我是桂系特务组织的成员。不管是属于国民党蒋介石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民国时期公元干支纪年对照表干支公元民国纪年壬子1912年民国元年癸丑1913年民国2年甲寅1914年民国3年乙卯1915年民国4年丙辰1916年民国5年丁巳1917年民国6年戊午1918年民国7年己未1919年民国8年庚申1920年民国9年辛酉1921年民国10年壬戌1922年民国11年癸亥1923年民国12年甲子1924年民国13年乙丑1925年民国14年丙寅1926年民国15年丁卯1927年民国16年戊辰1928年民国17年己巳1929年民国18年庚午1[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9-03 06:26:00)

干支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9-03 06:10:28)

公元干支纪年对照表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干支纪年1864 1924 1984甲子1894 1954 2014甲午1865 1925 1985乙丑1895 1955 2015乙未1866 1926 1986丙寅1896 1956 2016丙申1867 1927 1987丁卯1897 1957 2017丁酉1868 1928 1988戊辰1898 1958 2018戊戌1869 1929 1989己巳1899 1959 2019己亥1870 1930 1990庚午1900 1960 2020庚子1871 1931 1991辛未1901 1961 2021辛丑1872 1932 1992壬申1902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明:马汉三是李宗仁在其《李宗仁回忆录》曾多次提到过的军统人物,也是其痛恨的人物之一,该人最终死于军统内部倾轧。下面这篇回忆录,从一个侧面解释了马汉三死亡的原因。】
热察特别站成立始末和马汉三之死
康健东解放前,国民党军统在察哈尔省设有省站,张文蔚为站长;在热河省承德亦设有省站,龙超为站长,宗化民为副站长,后改徐某为站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李宗仁回忆录》里,李宗仁曾回忆说,抗战期间有中共高级干部项乃光叛出组织,向其投诚,由此而让他对当时的中共的作为有所了解,也能对此有所防范,或许这也是当时共产党组织和武装在安徽的发展较之其它地方不太顺利的原因之一吧。唯其对项乃光日后的去向如何,未有交代,故让人无法了解项氏在国民党里之结局。下面文强的这篇回忆录,在一定程度上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9-02 17:37:12)

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时代衡制统一换算(克)
战国楚1斤=16两,1两=24铢1斤=250,一两=15.6,1铢=0.65赵1石=120斤,1斤=16两,1两=24铢1石=30000,1斤=2501两=15.6,1铢=0.65魏1镒=10釿,1釿=20两1镒=315,1釿=31.5秦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1石=30360,1钧=75901斤=253,1两=15.8,1铢=0.69秦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1石=30360,1钧=75901斤=253,1两=15.8,1铢=0.69汉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1石=4钧,1...[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36]
[137]
[138]
[139]
[1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