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观察感悟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2020-12-01 11:19:41)

移居海外的白果树刘振墉 闲情偶寄   我与银杏树有缘。我启蒙读的私塾,就在距我家两百多米远的关帝庙里。庙里有棵大银杏树(俗称白果树),树围至少要三四个人合抱,它高寿是两百岁还是三百岁甚或更长,已无法查考。老树的晚年很悲壮,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被锯去做了手榴弹柄。   后来我改读洋学堂。小学位于镇中间的火神庙里,院子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30 06:19:21)
我眼中的中美联姻刘振墉我看到的中美联姻,大都和谐般配,有的人更算得上幸福美满。当然我能看到的,仅是一个侧面,都是经过相知相恋而缔结的姻缘。老伴南医时的同窗,六十年代依亲来到美国。当时她的居住和工作场所,见到华人的机会特别少,直到三十开外,才嫁给一个意大利裔美国人。我们已经在美国聚过几次,见到她的洋老头,其殷勤、体贴,以及特别的好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29 10:28:16)
番茄等着他刘振墉一个年轻的中国人在美国做医生,长周末到另外一个城市参加学术会义,心里却挂念着家里喂奶的小孩。会议间隙遇到她的同事,一位中年的男医生。因为知道他的太太也陪同来了,独生儿子又在外地上大学,所以就对他说:“你不必急着往家里赶,反正家里没有人等着你。”这位医生却说:“不!不!家里有番茄等着我”。原来,这位医生在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29 05:52:48)
女儿去面试刘振墉 女儿从小学直到留学美国,历经寒窗二十三载,现在终于要结束学校生活,走向社会了。不久前接到一家制药公司的面试通知后,立即匆匆忙忙地做准备工作。因为面试时要在(可能是)未来的同事和领导面前,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进展、成果等等,用英语演讲,还要深入浅出,让在场的人都能听懂。所以,首先定制了一套幻灯片,又请别的同学在台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25 01:17:28)
多伦多的猢狲们 ■刘振墉 加拿大多伦多的附近,有一个野生动物园,占地面积大约有几十平方公里。虽名为野生,其实,各种动物还是被一层层的钢丝网围起来的,只不过活动范围比城市动物园要大得多。游客可以坐园区内的大巴和小火车参观,也可以自己开车进去游览,我们是坐在自己的车内看动物,这一波同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24 03:57:01)
我与盐的故事  ·刘振墉· 七、八年前我到南方走亲戚,在深圳、厦门逛过几家超市后,意外地发现,这些地方的食盐都比我们江苏便宜。我市的食盐,每斤一点五元,而南方只要九角到一元一角,也就是说,我们吃盐,要比特区的人多付四、五成的钱。我们江苏省在历史上就是盐产地,应该比深圳、厦门便宜才对。其实早年也只有一元左右,只是经过每袋五百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20 05:55:44)
停车罚款始末刘振墉早上女儿还没有起床,就有好心人的电话铃声催醒了她:车停在残疾人车位上被罚款了。女儿家住在弗吉尼亚大学的职工宿舍,一幢楼房住着二十几户人家。院子里有一个停车场,用白线划了约三十个停车位,紧靠门口的两个残疾人专用车位总是空着。住户入住的同时申请院内停车证,车只能停在车位上。女儿是拿该校全奖学金的研究生,实验做到半夜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16 04:02:47)
华府屋檐下    刘振墉九八年的圣诞节假期,我们全家到华盛顿市区游览。天气正是一年里最冷的日子,广场上和路两旁堆着厚厚的雪,林肯纪念堂前的水池全结成了冰。好些政府机关大楼都靠得很近,风格也差不多。建筑面积虽大,但都不很高。地面上只有六、七层,窗户狭长,给人以庄重坚固的印象,大概都是二战以前建造的。在一座政府大楼后面(可能是财政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14 04:26:26)

小偷的“同行”    刘振墉美国是一个高税率国家。每个人的收入中,联邦政府要按收入的高低,征收去28%或31%;州政府要征收5%至8%;此外还有城市税、消费税等等。总之,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或更多些,要落入政府的腰包。年年如此,美国人倒也习以为常。税务局成了国家最有权威的部门,无论你地位多高、名气多大,都得乖乖地纳税,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0-09 17:28:33)

我是女儿的中文秘书刘振墉 女儿自从离家到首都读大学直到出国留学,差不多每星期都写一封家信,或长或短,将外面世界有趣的事情告诉我们。有些内容比较有趣,她会用另一张纸单独写,还加上标题,就象中、小学生的作文一样,跟信纸一起寄回来。 有一天,我在医务室捡到半张旧的健康报,发现上面有个栏目“医生博客”,还附有投稿的电邮地址。联想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