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陈晓农编纂:《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 高岗、饶漱石事件是建国初期中**内的一件大事,从五十年代至今,中共对这一事件的说法基本没有变化。对此事件,陈伯达有自己的看法。 在历史上,陈伯达与高岗曾经有过几次接触。在延安时期,两人都曾是陕甘宁边区国民参政会的常务参政员;1950年3月毛泽东访苏回国途中,让陈在东北稍事停留,在此期间,高岗曾让陈[
阅读全文]
第54集团军是我军的"拳头"部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伐铁军",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它是一支合成部队,在建国初期由44军、45军合并,84年又与43军127师合并而成。组成54军的三支部队都是历史悠久,战功显赫的精锐之师。建国以来的历次对外作战,54军部队除珍宝岛战斗外无役不与,战绩显赫。该军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其第127师379团前身为1924年11月由周恩来组建的"[
阅读全文]
15 血统论
1967年2月16日的怀仁堂碰头会上,徐向前等政治局和军委领导人对中央文革小组的行为提出激烈批评。此事初以"二月逆流"、后以老一辈革命家反对文化大革命而著名。谭震林首先说:"黑五类,有人讲话;高干子弟,怎么没人说话!高干子弟往往挨整。见高干子弟就揪,这不是反动的血统论又是什么?"(页833)聂荣臻说:"你们把干部子[
阅读全文]
13 西路军之败
西路军兵败祁连,几乎全军覆灭。"我是西路军的主要指挥者,这支部队的两个主力军(九军、三十军),又是我和其他同志从鄂豫皖带着发展起来的。西路军的失败,长期使我愧悔交加。"(页555)后来、特别是"文革"中,不但西路军的失败、甚至四方面军的渡河西进也被说成是张国焘的分裂行为,是徐向前的错误。只是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徐[
阅读全文]
11 哪里是"中央主席"的料
张国焘于1935年10月15日宣布另立中央,当然没有任何合法的组织程序,但也不是没有人拥护:
张国焘于是先指定一方面军的一位军的干部发言。这位同志在长征途中,一直对中央领导有意见,列举了一些具体事例,讲得很激动。四方面军的同志闻所未闻,不禁为之哗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责备和埋怨中央的气氛,[
阅读全文]
8 一句话保终生
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会合后得到四方面军的帮助也感到四方面军的压力。发生冲突后,毛于9月10日夜带右路军中的一方面军北上,还带走了右路军的军用地图。不太了解内幕的徐向前很紧张:
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意外事件,使我愣了神,坐在床板上,半个钟点说不出话来。心想这是怎么搞的呀,走也不告诉我们一声呀,我们毫无思想准备[
阅读全文]
徐与毛泽东
一、四方面军会合是长征的胜利。但四方面军兵多粮足,一方面军有"中央"的之名,双方都不很自在。虽说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大方向并不矛盾,但实力原则在革命队伍也依然有效。
张国焘对下面散布:"中央政治路线的问题","中央红军的损失应由中央负责"、"军事指挥不统一"……据说还派人找一方面军的同志了解会理会议、遵义会议的情况等,[
阅读全文]
4 肃反的效果
鄂豫皖苏区"白雀园"大肃反,持续3个月,肃掉2500多人,团以上干部百分之六、七十被捕或被杀。"'肃反'的对象,主要有三种人:一是从白军中过来的,不论是起义、投诚的还是被俘的;二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不论表现如何,要审查;三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凡是读过几年书的,也要审查。"(页158)概括起来,一是有历史疑问的,二[
阅读全文]
2 委派
鄂豫皖的部队是由1927年黄麻起义发展起来的,领导人也主要是本地的。1929年后,中央即不断派人下来:
1929年6月,派徐向前到红31师任副师长(没有正师长);
1930年春,派郭述申、许继慎、曹大骏、姜镜堂等人为新成立的鄂豫特委主要领导,其中许为整编后的红一军军长,曹为政委,徐为副军长;
193[
阅读全文]
解读徐向前回忆录《历史的回顾》
党的重要人物的回忆录是党史的一部分,它的写作服从于党在一定时期的自我塑造。1977年9月,为纪念毛泽东去世一周年,《人民日报》发表徐向前元帅《永远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一文。文章重复了延安时代以后对张国焘的三个主要指控:擅自决定红四方面撤出鄂豫皖根据地;长征时发过"以武力解决中央"的电报;擅自命令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