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生平,到现在还不是十分清楚。1993年郭店楚简的发掘和考证成果,倾向于老子生活的年代在孔子之前颇久,是那位骑牛出关,绝尘而去,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至于更具体的事迹,就无从确知了。庄子的情形好一些,然而除了当过漆园吏之外,其它事情包括生卒年月也未必可靠。他好象活了很大岁数,好象和王公士卿有往来但不肯当官,但也就是似乎如此而已。现在[
阅读全文]
(本文原来的标题是“触摸无言之美”,发表时被编辑改成以上标题,呵呵!我理解编辑的苦心,毕竟,没有多少中国人还关注“美”的话题,“会打鸣的鸡”或者“心灵鸡汤”要吸引眼球得多)
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固步自封的老大帝国,被坚船利砲左右开弓打得发蒙,还在要求外国使节见皇上时磕头。如此被轰出来,就难[
阅读全文]
半个世纪之前——1957。那是中国知识界的少年期。自认身处早春,虽乍暖还寒,然目睹当局之情辞恳切,求言若渴,在反复踌躇之后,知识人被压抑了七、八年的赤子之诚终于被触动了。仗着童真可鉴,他们破墙而出,慷慨吐露心声,遂演出了中国现代史上惨烈的一幕。
我相信,在读到中国那些上层知识分子的整风发言后,毛的头脑里呈现的是一幅布拉格“裴多菲俱乐部[
阅读全文]
关于反右运动的来龙去脉,五十年里一直有诸多争议。鉴于反右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鉴于反右运动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消亡,也鉴于反右运动的历史后遗症至今未能痊愈,围绕这些争议,也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挖掘。一、两个毛泽东?反右运动最有争议之处莫过于毛泽东的角色问题。因为在反右前后出现了“两个毛泽东”:第一个是唐太宗式的——虚怀若谷、宽厚[
阅读全文]
连续两周,是很明媚的春天,气温在摄氏二十度上下,尤其适合在园子里劳动。园子里的事,花去很多下班后时间,两篇文章开了头,却又找不到头绪写下去。看看博客多日未更新,只好再翻出一首旧作。这么大的题目,真是只有年青时才敢用啊!中年以后,不会再想人生这一类无从谈起的问题,只想内心保持清醒一些。生命剩得越来越少,日子过得越来越快,珍惜这蓝天白[
阅读全文]
1、又一次“俱往矣”式的踌躇满志一九四五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前夕,重庆的报纸以醒目的标题刊登了毛泽东的那首《沁园春.雪》。该诗不仅对垂涎天下作了急不可待的表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且十分明确地告诉世人,毛泽东者,历代帝王的后继人也。“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
阅读全文]
自觉的梦游人:
中国的贵族史虽然历经秦朝的中断,但是从西周到魏晋南北朝,古典的贵族消亡和后起贵族的更代的发展线索还是很清晰的。关于郡县制的热点讨论,历史上有两次,一次在战国,一次大概可以说是柳宗元《封建论》为代表的隋唐(包括以下)。这两次都是以消灭中国的贵族为中心的。第一次没有怎么成功,但是第二次就彻底成功了,科举制在这点上难脱其[
阅读全文]
一个安排在春末的圣诞,歌诗班用合声赞美着无限的咏叹。用心底寂静的虔诚仰望十字架上受难者那尊抽象,是感戴还是牵动?犹如烁烁泪滴垂下自己的心情。窗外,开花的日子过去了,长长的风似乎不想再抚摸发梢的柔软,心灵也就等待,等待不期而遇的雷电撞击和暴雨凄厉。三十年前,父亲带回家一套旧书。端详书名后暗窃何人如此傲慢,“文存”不行还要“独秀”,狂[
阅读全文]
在我印象里,梁启超是第一位比较中西历史的学者,开风气之先,胡适、鲁迅等都自承受到的影响。梁启超的很多见解,今日读来仍然很有意思。比如“泰西之政治,常随学术思想为转移。中国之学术思想,常随政治为转移”。又如他认为欧洲有将国民分为阶级的风气,而中国没有,理由之一是,唐朝以后,科举制使平民也可以一步登天。以西方历史为参照的方法、阶级分析[
阅读全文]
中国文学在诗词上最见光彩,在小说上最乏善可陈。这一情形在新文化运动后发生逆转,八十多年来,小说大致越写越好,新诗似乎还在探索之中。毕竟,小说容易学西方,诗却是很难学的。诗意和诗歌语言,更多要从母语汲取。新诗在初期就遭遇革命,革命不仅割断了传统更使新诗本身沦为口号;新诗的复兴自“朦胧诗”始,然而,北岛舒婷以降的诗人大多对旧体诗很隔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