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近美国航母遭到美国战机拦截 [世界新闻报]<br> 俄罗斯图-95轰炸机9日两度飞越在日本访问的美军“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并遭到美日战机的拦截。日本在9日抗议俄罗斯一架远程轰炸机侵犯其领空,但美国军方直至11日才对外公布俄轰炸机“过度飞近”航母事件。不过美军表示事件并不具挑衅意味,显然美军不想把事情闹大。 <br><br> 俄轰炸机飞越航母没违规 美战机只能拦截不能攻击 <br><br> 据美国《海军时报》近日披露,8日深夜,4架图-95远程轰炸机从俄罗斯东部基地起飞后,一路东行。9日凌晨,轰炸机编队飞出东部领空后,进入西太平洋上空。美国驻日本防空部队很快发现,2架图-95沿着日本海岸线南下,另外2架继续东飞。而南下的2架图-95离正在日本沿海行驶的“尼米兹”号航母越来越近。当时,“尼米兹”号正驶往佐世保军港进行访问,只有导弹巡洋舰“普林斯顿”号护航。 <br><br> 2架图-95离航母大约800公里时,高度惊恐的航母立即起飞4架F-18战斗机进行拦截护驾。2架图-95飞到航母南部大约80公里的空域时,F-18战斗机开始尾随跟踪。此时,图-95在国际空域飞行,并不违反国际法,F-18战斗机不能进行任何攻击。 <br><br> 2架图-95开始采取灵活的战术,对航母实施空中飞越行动:一架在90公里外绕着航母飞行;另外一架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从航行在国际水域的航母甲板上空穿越而过。F-18战斗机编队也采取了分兵跟踪的战术,其中2架F-18跟踪穿越航母的图-95。但由于这是国际空域,F-18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图-95从航母头顶上空飞过。 <br><br> 据美军官员透露,图-95首次飞越“尼米兹”号后,并没有就此罢手,对“尼米兹”航母又进行了第二次空中飞越,随后开始返航。负责监视的F-18战斗机编队只好悻悻地回到航母上。在整个事件期间双方没有任何语言的沟通。 <br><br> 美两航母齐聚太平洋 俄要灭灭美军威风 <br><br> 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空海大较量。美俄两国正因美军要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关系紧张。有军事分析人士称,这显然是俄方对美国的警告,两国关系已处于退回冷战时代的边缘。 <br><br> 俄罗斯空军现有两大远程轰炸机:图-95和图-160。其中,图-95属于苏联上世纪50年代的产品,图-160是苏联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近年来,俄罗斯空军主要使用改进的图-95MS型进行空中远航巡逻飞行,可以配备红外传感器等多种现代化的侦察系统进行空中窥探。显然,俄空军动用老式图-95两次飞越美军航母,并不是为了侦察航母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警告美军不要在西太平洋地区太猖狂。 <br><br> 多年来,美军一直在西太平洋长期部署“小鹰”号常规动力航母。然而,上月下旬,美国海军借口“小鹰”号航母进港维护,从太平洋东部第三舰队派“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进入西太平洋,使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同时拥有二艘航母。 <br><br> 据美国《海军时报》报道,图-95从“尼米兹”号上空飞过时,高度只有600多米,水兵们可清楚地看到轰炸机的轮廓。4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巨大轰响从航母上滚滚而过,让水兵们惊恐不已。众所周知,图-95可携带多枚大威力的KH-55巡航导弹。一旦需要,KH-55随时可配备2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足以让美军整个航母作战群灰飞烟灭。而且KH-55最远打击距离可达3000公里,轰炸机完全不用靠近航母就可发射。 <br><br> 去年8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为了反击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围堵,俄军开始恢复远程轰炸机在一些国际空域的训练飞行。俄罗斯空军近日明确表示,4架图-95本月9日在西太平洋的活动,是去年8月恢复全球大洋远程巡逻飞行的一部分,所有飞行均在国际海域上空,并没有侵犯任何国家的领空,而且,俄方事先告知了有关各方。 <br><br> 此事让美国军方感到极为难堪和被动,直至11日才对外公布。12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不得不低调说,俄军轰炸机飞越美军航母并没有什么危险,也不是挑衅行为,美军航母水兵们并没有进入战斗状态。然而,拉夫黑德不得不承认,即使冷战时期,美军战机也很少飞越苏军战舰,俄轰炸机的举动表明俄军正试图恢复成为一支全球力量。 <br><br>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也在另一场合指出,俄罗斯军方只是决定恢复一些远程飞行,而美方没有必要将其视为威胁,但他强调,美国国防部还在严密关注这一事件。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国军事实力已陷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国非常不希望看到它与俄罗斯的军事关系恶化。 <br><br> 新闻分析:美军在西太平洋占据优势 <br><br> 俄军远程轰炸机虽然勇敢“迎战”初来西太平洋的美军核航母“尼米兹”号,但难以扭转美俄在西太平洋地区军事力量的不平衡。 <br><br> 俄罗斯海军虽然也有太平洋舰队,但该舰队没有任何航母,更没有强大的舰载航空兵。“尼米兹”号犹如一座海上浮动的大型基地,拥有4000多名官兵,配备了大约70架战机,包括世界最先进的海用隐形战斗机F-18E/F。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披露,在这次空海大较量中,狡猾的美军并没有起飞最先进的F-18E/F战斗机,而是起飞比较老旧的F-18A型战斗机,企图确保自己隐形性能等核心秘密不被俄军发现。 <br><br> 在空军方面,美国三大远程轰炸机B-52、B-1B和B-2随时有一个中队部署西太平洋的关岛基地。美军三大远程轰炸机航程均达1万公里左右,还可进行空中加油,威慑范围可以覆盖俄罗斯东部和中部地区。此外,美国空军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了大量先进的战斗机,包括隐形战斗机F-22。一旦西太平洋美军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最大平飞速度只有650公里左右的图-95很难进行空中格斗。 <br><br> “尼米兹”号航母访问佐世保时,拒绝证实是否携带核武器。如果它配备核武器,舰载机F-18可对几千公里外的目标实施核袭击。(世界新闻报-聂云))
俄罗斯轰炸机逼近美航母内幕:俄要灭美军威风
2008年02月15日世界新闻报
俄罗斯轰炸机(前)飞近美国航母遭到美国战机拦截[世界新闻报]
俄罗斯图-95轰炸机9日两度飞越在日本访问的美军“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并遭到美日战机的拦截。日本在9日抗议俄罗斯一架远程轰炸机侵犯其领空,但美国军方直至11日才对外公布俄轰炸机“过度飞近”航母事件。不过美军表示事[
阅读全文]

志愿军程龙义讲述一颗手榴弹俘虏四个敌人的故事
2008年02月14日新华网
1952年,程龙义在朝鲜东线鱼隐山、铁帽山后连部阵地
程龙义在演播室现场
主持人:每一场战争,都会造就许多传奇的故事。在抗美援朝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曾经有过一位志愿军战士,他用一枚手榴弹,俘虏了四个敌人。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公是志愿军第60军第179师536团3营通讯员程龙义。
[
阅读全文]

志愿军程龙义讲述一颗手榴弹俘虏四个敌人的故事
2008年02月14日新华网
1952年,程龙义在朝鲜东线鱼隐山、铁帽山后连部阵地
程龙义在演播室现场
主持人:每一场战争,都会造就许多传奇的故事。在抗美援朝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曾经有过一位志愿军战士,他用一枚手榴弹,俘虏了四个敌人。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公是志愿军第60军第179师536团3营通讯员程龙义。
[
阅读全文]
是互联网上著名的军事信息提供者<br><br>12日在新美国基金会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美国科学家联盟中国项目主任格莱格里.库莱奇说:“几个月前,至少有10个记者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看待中国发射登月探测器的举动,可是我后来发现没有一家报导引用我的话,因为我拒绝接受和维护中国在太空和美国竞争的说法……我发现中国和美国对这件事的看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别。”<br><br>中国在去年10月成功地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库莱奇说,中国认为这是追求造福人类的梦想,美国不应该把它看成是中国在展开太空竞争。他说,中国军方确实存在着对美国的敌意,可是对于美国的民用航天技术存在极大的好感,希望和美国合作,而美国则把中国拒之门外。<br><br>应区别对待中国民用和军事技术<br><br>库莱奇说:“美国把中国的民用和军事技术混为一谈,中国不能有强大的民用项目,我们不要和中国合作登月,我们不要中国人上空间站,他们的民用项目是为了充实军事野心……美国人在意识上把两者混合在一起。”<br><br>他说,美国应该区别对待中国的民用和军事航空技术。美国已经在开发太空,中国正在奋力追赶,而且在今后只会更加努力。只有解决了沟通问题,两国才能建立太空关系。<br><br>库莱奇的讲话代表了越来越多人的看法。<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3/0309_70170.jpg><br>美国陆基反卫星导弹<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3/0309_70171.jpg><br>美国F-15发射机载反卫星导弹<br><br>美国国会研究处今年1月11号发表的报告也提议,“和中国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孤立中国,这样也许可以让中国依赖美国的技术,而不会迫使北京去发展自己的技术。”<br><br>路易斯:美国要的是领先 中国想要一个承诺<br><br>1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日内瓦举行的一次国际裁军会议上联合提议,要求全面禁止太空武器。而美国去年拒绝了一份类似的草案。针对这个问题,研讨会上的另一位专家、新美国基金会的核战略与核不扩散研究室主任杰弗里?路易斯说,美国不可能在这份条约上签字,美国想要维护在太空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而中国则想得到美国的政治承诺。<br><br>路易斯说:“我对这项条约的看法是,中国想要一个政治承诺,有限制性地,同时又是开放性地和美国展开战略竞争,美国的太空技术和装备可以继续现代化,同时中国也被迫这样做。在我看来,这符合中国的利益,一方面得到政治约束力,另一方面对国防进行必要的投资。”<br><br>他说,中国发展的武器并不是针对某个目标,而是想建立合理的国防力量,而不至于太落后于美国。<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3/0309_70172.jpg><br>美国的激光拦截卫星的反卫星示意图<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3/0309_70173.jpg><br>美国改装波音-747作为激光反卫星平台<br><br>深度:世界热评中俄联手阻止美国太空武器化<br><br>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2月12日,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向裁军谈判会议全体会议提交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条约草案”。中俄的这一举动引发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评。专家认为,美国一直以来都不希望自己的太空优势受到任何限制,对于中俄的这份提案,美国表达反对意见也并不令人奇怪。但中俄此举对长期陷入僵局的裁军谈判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br><br>据报道,在这份名为“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的草案中,中俄提出通过谈判达成一项新的国际法律文书,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维护外空的和平与安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专门到会发言,介绍这一条约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的代表也向大会宣读了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的书面致辞。<br><br>美、英、德、俄等国主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和分析,从中也可以看出,它们在外太空武器化问题上的立场存在着差异。俄罗斯《观点报》在题为“拉夫罗夫守卫太空”的报道中说,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近日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一份中俄联名起草协议,建议禁止在太空部署任何太空武器。该建议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多少喜悦,因为这与五角大楼的计划背道而驰。该报还分析说,这份协议的前景并不乐观,美国对莫斯科和北京的这份协议早已是“刺刀上枪”了,因为白宫早就对自己在外太空正进行着一些行动有徇私的打算,这些行动可以保证美国在外太空的行动自由。<br><br>美国媒体对此事的关注度最高,从美联社“俄中挑战美国太空优势”的标题中,就可以窥见其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美联社报道说,在周二的裁军辩论中,俄罗斯和中国对美国发起了挑战。《纽约时报》在报道“俄中数年来一直在寻求阻止太空武器化”的同时,也不忘强调“中国去年的反卫星试验是个威胁”。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时也着重谈及了反卫星试验的问题,“中国在去年一月份所做的反卫星试验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太空武器问题的注意。” 但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也分析说,在现代化的军事行动中,卫星已经成为行动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所以,“发展太空武器的最大受害者似乎应该是美国。但是,美国不愿意让自己在太空发展方面被捆住手脚” 。俄罗斯经济日报“RBC Daily” 也援引俄罗斯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学院的裁军专家皮卡耶夫称,美国军队几乎完全依靠卫星,没有卫星美国军队举足无措,“又聋又瞎”。<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3/0309_70154.jpg><br>冷战时美国对苏联太空武器的想象图<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1/0129_53227.jpg><br>美国海陆空天四位一体反卫星战示意图<br><br>专程到会发言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清晰地表达了俄罗斯的立场。据《马来西亚星报》报道,拉夫罗夫警告说,推动外太空武器部署可能导致新军备竞赛,重蹈冷战覆辙。他说:“任何一国进行太空武器部署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在太空和地面上的恶性军备竞赛。”“核军备竞赛曾经引发冷战,冷战持续40多年,直接导致巨大的物质和资源浪费。这样的历史值得重复吗?”。<br><br>而美国对中俄的这份提案也明确表示反对。《纽约时报》报道说,白宫周二(12日)下午就对此进行了回应,称美国“反对任何阻止和限制利用太空的条约”。但是,俄罗斯显然早就料到了美国会做出这样的反应,俄罗斯《观点报》报道说,拉夫罗夫在发言中强调,华盛顿的立场莫斯科很清楚,但还是希望美国能回心转意,他说:“我们知道,美国有怀疑的理由,但是仍希望这些理由通过共同致力于此协议而化解掉。我们会听取来自各方的建议和意愿。只有在联合国才可以扩大此协议合作的机会,该协议是今天我们与中国同行一起以正式文件递交审议的,它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br><br>清华大学研究军控的专家李彬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说,中俄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类似的提案了,但美国的意图也很明确,那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太空优势受到限制。另一位军事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美国在开发和利用外太空上,是有自己的原则的。这位专家说,在2006年8月,美国总统布什就签发了《美国国家太空政策》,其核心就是“美国拒绝就任何可能会限制其进入或使用太空的协议进行谈判,美国有权不让任何‘敌视美国利益’的国家或个人进入太空。”尽管如此,中俄这份提案也是在国际裁军问题上做出的负责任的举动。俄罗斯裁军专家皮卡耶夫也认为,美国几乎不可能签署由俄中提出的草案。但是,俄罗斯和中国其实有其它的目的:这是为了把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从死胡同里解救出来的一种尝试。(环球网 雷志华 沈珺 梁旭)<br><br>)
美专家为中国太空能力辩护遭媒体封堵
2008年02月14日凤凰资讯来源:环球网
80年代,美空军地勤人员为F-15战机加挂ASM-135反卫星导弹
80年代,F-15战机挂载ASM-135反卫星导弹飞行,掀开了太空武器实用化的序幕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美国之音网站2月13日刊登题为《中国是否在和美国展开太空竞争?》的文章,文中提到有美国智库专家拒绝接受“中国在太空和美国竞争[
阅读全文]
中英两国香港回归祖国谈判中的驻军问题
2007年04月24日作者:齐鹏飞
在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研究领域,无论是“九七”以前,还是“九七”以后,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中英两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都曾经是一个“重中之重”的“焦点”问题,学术成果非常可观。但是,囿于政策性、资料性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其中,直接与邓小平有关的中英外交谈[
阅读全文]
云南边防缉毒警生活纪实:决不能和妻子逛街
2008年02月13日国际在线网 来源:法制日报
导读
有谁知道,一个缉毒女警工作一个白天后,晚上都干些什么?有谁知道,是什么促使一个缉毒英雄,在二十多年的缉毒生涯中从不退缩,真枪真刀地和毒贩干?有谁知道,缉毒女警与队友化装成情侣跟踪毒贩却撞上男友时,心里是何感受?有谁知道,那些缉毒侦查员[
阅读全文]
 <br> 中评社香港2月14日电/日前,“中国潜艇VS美国航母”的新闻成了各大媒体的“宠儿”。 <br><br> 科技日报报道,最新的消息是,台湾媒体“曝料”称去年11月美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访港未遂后返回日本母港,但在行经台湾海峡途中,被解放军的军舰和潜艇盯上,双方对峙长达28小时。此报道立即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 <br><br> 其实,西方媒体炒作此类新闻,除了其政治目的外,还说明航母是怕潜艇的,其防御网有漏洞。 <br><br> 俄侦察机两次“骚扰”“小鹰” <br><br> “小鹰”号航母隶属于美海军第七舰队。第七舰队成立于1943年3月15日,其前身是由麦克阿瑟领导下的西南太平洋海军部队,其母港设在日本横须贺,是将来干涉东亚地区的“桥头堡”。在较大战役中我们都能看到“小鹰”号的“魔影”。 <br><br> 但是,“小鹰”号也存在着防御漏洞,其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它曾在短短一个月内两次被俄罗斯侦察机拍照。 <br><br> 2000年,俄罗斯空军侦察机在日本海先后两次成功地对以美国“小鹰”号母舰为首的航母编队进行了侦察拍照。俄罗斯空军总司令指出,这是有计划的侦察行动。他说,当俄罗斯飞机出现时美国军人感到十分意外,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一片惊慌失措。只是在俄罗斯第二组飞机出现时,美国战斗机才起飞拦截。<br><br> 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了航空母舰编队也可乘虚而入,不仅能侦察到,也能出其不意地攻击它。 <br><br> 航母幷非无懈可击 <br><br> 实际上,航母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诸多致命弱点。如:目标大易暴露,反导能力弱,易被对方攻击;舰载机起降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天候、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在海上地形复杂的岛礁、水深较浅的近岸海域机动能力受限;易爆、易燃物品多,一旦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物资消耗大,后勤补给困难;飞行甲板和舰体水下部分通常采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但它只能抵挡半穿甲弹战斗部的进攻。 <br><br> 有专家指出,如利用航母战斗群进行海上补给时(此时舰载机无法起降),或航母舰载机放飞和回收时(此时航母航向、航速比较稳定,机动受限,舰载机无法作战),予以突击;利用夜间能够完成起降的飞行员数量少,甲板弹射、回收飞机的时间要比白天长的时机,予以打击;利用航母舰载机一般只能在6级以下海情的条件下起降,且对起降时的能见度要求高,而己方岸基飞机能起飞的时机,可以给敌航母以意想不到的打击。 <br><br> 潜艇是航母的一大克星 <br><br> 资料显示,二战期间航母通常不带火炮,但航母有护航舰队。航母舰队对潜艇的打击距离等于驱逐舰火炮的射程,而潜艇当时仍然是用直航鱼雷攻击,所以潜艇是无法接近航母到发射鱼雷的距离的。 <br><br> 可在二战结束60余年后的今天,潜艇技术有了极大的改变。如今,潜艇除有很好的隐身功能外,也能载许多威力巨大的武器。重要的是潜艇的攻击距离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过去潜艇要靠上去接近到1公里,最多几公里距离时才可能发射鱼雷,如今潜艇已可以携带射程200公里甚至是500公里的反舰导弹,可以在距离航母几百公里外就发动攻击。以潜艇兵力在敌航空母舰战斗群接近航路附近海域设伏、游猎,能达成出敌不意,破敌航母编队的目的。 <br><br> 与空中和水面威胁相比,航母战斗群对付水下潜艇的威胁要显得更困难一些。任何水面航母舰队是难以在距离潜艇几百公里距离上发动对潜艇的攻击的,因为在这样的距离上根本无法发现潜艇。 <br><br> 当然,一艘大型航母的反潜兵力配置有多层:反潜机、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反潜直升机,以及反潜导弹和鱼雷等。 <br><br> 不过,随着战略任务的调整与变化,航母战斗群中的反潜兵力有削减的趋势。而潜艇的攻舰能力有所增强,从而使得潜艇成为打击航母的有效武器。 )
外媒露怯炒作中国潜艇威胁 航母并非无懈可击
2008年02月14日中国评论新闻网
中国海军改进型宋级潜艇出水瞬间。(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2月14日电/日前,“中国潜艇VS美国航母”的新闻成了各大媒体的“宠儿”。
科技日报报道,最新的消息是,台湾媒体“曝料”称去年11月美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访港未遂后返回日本母港,但在行经台湾海峡途中[
阅读全文]
国际先驱论坛报美军对中国潜艇感到不安
2008年02月14日星岛环球网来源: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
最近去过中国的不少美国高级指挥官,现在时不时地口出怨言。他们说,作为一场持续的军力发展的组成部分,中国正在对所谓的区域阻绝武器进行大规模投资,并不解释为何需要这些武器。
所谓地区阻绝是指以武器和技术相结合,控制某个特定地区,或在一场冲突中使[
阅读全文]
中俄合作越来越紧密专家:美国必须正视
2008年02月14日星岛环球网
【星岛网讯】中国与俄罗斯12日在日内瓦一个裁军会议上,提交了“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美国白宫随即回应表示,美国反对有关禁止在太空使用武器的新条约,并警告说:这“不可能”确保履行。专家认为,中俄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美国必须要正视中俄的态度[
阅读全文]
美报:北约作为军事组织作用不再
2008年02月13日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2月12日发表文章,题目是“衰落的北约”,文章摘要如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曾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冷战时期,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真正的凝聚力。现在不再是这样了。从重要军事组织的角度看,北约联盟几乎不再存在。
北约成立于1949年,当时有12个成员国,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