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露怯炒作中国潜艇威胁 航母并非无懈可击
2008年02月14日 中国评论新闻网
中国海军改进型宋级潜艇出水瞬间。(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2月14日电/日前,“中国潜艇VS美国航母”的新闻成了各大媒体的“宠儿”。
科技日报报道,最新的消息是,台湾媒体“曝料”称去年11月美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访港未遂后返回日本母港,但在行经台湾海峡途中,被解放军的军舰和潜艇盯上,双方对峙长达28小时。此报道立即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
其实,西方媒体炒作此类新闻,除了其政治目的外,还说明航母是怕潜艇的,其防御网有漏洞。
俄侦察机两次“骚扰”“小鹰”
“小鹰”号航母隶属于美海军第七舰队。第七舰队成立于1943年3月15日,其前身是由麦克阿瑟领导下的西南太平洋海军部队,其母港设在日本横须贺,是将来干涉东亚地区的“桥头堡”。在较大战役中我们都能看到“小鹰”号的“魔影”。
但是,“小鹰”号也存在着防御漏洞,其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它曾在短短一个月内两次被俄罗斯侦察机拍照。
2000年,俄罗斯空军侦察机在日本海先后两次成功地对以美国“小鹰”号母舰为首的航母编队进行了侦察拍照。俄罗斯空军总司令指出,这是有计划的侦察行动。他说,当俄罗斯飞机出现时美国军人感到十分意外,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一片惊慌失措。
只是在俄罗斯第二组飞机出现时,美国战斗机才起飞拦截。
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了航空母舰编队也可乘虚而入,不仅能侦察到,也能出其不意地攻击它。
航母幷非无懈可击
实际上,航母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诸多致命弱点。如:目标大易暴露,反导能力弱,易被对方攻击;舰载机起降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天候、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在海上地形复杂的岛礁、水深较浅的近岸海域机动能力受限;易爆、易燃物品多,一旦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物资消耗大,后勤补给困难;飞行甲板和舰体水下部分通常采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但它只能抵挡半穿甲弹战斗部的进攻。
有专家指出,如利用航母战斗群进行海上补给时(此时舰载机无法起降),或航母舰载机放飞和回收时(此时航母航向、航速比较稳定,机动受限,舰载机无法作战),予以突击;利用夜间能够完成起降的飞行员数量少,甲板弹射、回收飞机的时间要比白天长的时机,予以打击;利用航母舰载机一般只能在6级以下海情的条件下起降,且对起降时的能见度要求高,而己方岸基飞机能起飞的时机,可以给敌航母以意想不到的打击。
潜艇是航母的一大克星
资料显示,二战期间航母通常不带火炮,但航母有护航舰队。航母舰队对潜艇的打击距离等于驱逐舰火炮的射程,而潜艇当时仍然是用直航鱼雷攻击,所以潜艇是无法接近航母到发射鱼雷的距离的。
可在二战结束60余年后的今天,潜艇技术有了极大的改变。如今,潜艇除有很好的隐身功能外,也能载许多威力巨大的武器。重要的是潜艇的攻击距离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过去潜艇要靠上去接近到1公里,最多几公里距离时才可能发射鱼雷,如今潜艇已可以携带射程200公里甚至是500公里的反舰导弹,可以在距离航母几百公里外就发动攻击。以潜艇兵力在敌航空母舰战斗群接近航路附近海域设伏、游猎,能达成出敌不意,破敌航母编队的目的。
与空中和水面威胁相比,航母战斗群对付水下潜艇的威胁要显得更困难一些。任何水面航母舰队是难以在距离潜艇几百公里距离上发动对潜艇的攻击的,因为在这样的距离上根本无法发现潜艇。
当然,一艘大型航母的反潜兵力配置有多层:反潜机、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反潜直升机,以及反潜导弹和鱼雷等。
不过,随着战略任务的调整与变化,航母战斗群中的反潜兵力有削减的趋势。而潜艇的攻舰能力有所增强,从而使得潜艇成为打击航母的有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