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女人》是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的一部小说,作者是写过《白雪红尘》(曾在天涯)和《沧浪之水》的阎真。《因为女人》的情节也许有些俗套:纯情女大学生成为“小三”,最后虽然也为人妻,为人母但逃不出悲剧的结局。故事并不新鲜,新鲜的是作者在小说中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并借小说人物表达的观点:女性,之所以成为女性而承受世间的不公和牺牲,首先是生[
阅读全文]
对比30多年前,中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巨变中的中国,已不是毛泽东时代那种沉闷、贫穷和饥饿的年代。眼下,尽管贪腐猖獗,但是习惯了“有一口饭吃”的国人,特别是中产阶级们,看着别人吃肉,只要自己有碗汤喝,小日子过得也滋润。可是,人不能只有一口饭吃,尤其是当“饭碗”成了求职的代名词。最近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在为把独生女送出国烦恼着。我有些不[
阅读全文]
姜总揉揉惺忪的双眼从办公椅里站起来,拿着一叠简历向二楼会议室走去。姜泽民,某大医药公司总经理,多亏他父母55年前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如今在公司里是名副其实的“总”了。会议室里早就有三个人等着了:人事部主管乔姐,销售部总经理老张和经理秘书小王。今天的会议主题是初选应聘产品销售代表职位的所有申请人。这年头找个工作真不容易,一个3000元月薪的[
阅读全文]
维多利亚有两个著名的古堡。来维多利亚旅游,首先少不了去CraigdarrochCastle,这个建筑似乎和古堡名不副实,它是一个在BC省开煤矿发了财的苏格兰人给自己盖的大宅子,可惜这个财主命中没有福分,就在宅子竣工之前死了,那是1889年。当然了,在加拿大,任何超过100年的玩意儿都是古董,其价值也非同小可。
另一个古堡叫做HatleyCastle,建于1908年,原本是一个军校的的[
阅读全文]
他俩是亲兄弟。兄弟俩早年都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专业,学贯中西。哥哥不久赴美深造,曾任报刊编辑、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弟弟参加了中共地下党,解放后任职于新华社,五七年被打成右派。或许是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轨迹,兄弟二人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减行渐远,以至于最后积怨成仇,分道扬镳。奇怪的是,哥哥定居美国50多年,却还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在[
阅读全文]
中国好声音最后决出了四强,在我看来,决赛期间已经没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本来艺术这东西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加上商业利益一搅和,谁能胜出,真的不仅仅是看“实力”了。
从一个纯业余的角度,在一个奔五的小老头儿的眼里,我自己有最喜爱的四首歌,今天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第一,我把花果山的仙桃送给《鸿雁》。这首具有蒙古族民歌风味的[
阅读全文]
说到“心”和“脑”,记得我有一篇旧文涉及这个话题。中国文化的确是一种“心学”,中国人认为思维和情感包括记忆、意识等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来自“心”。但是在缺乏解剖学概念的情况下,“心”就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了——用心看,用心听,用心学——国学,自然也是要懂得“心”之后才能学好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心只不过是一个水泵,完全能够用人造的心取[
阅读全文]
首先感谢各位昨日参与拙文《国学大师可以休矣》的讨论,受益匪浅,同时也促使我进一步思考。
关于什么是国学,目前还没有官方的统一定论,以我浅见,国学就是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融汇贯通的学问。做此学问者,不必具备任何自然科学常识和逻辑思维,只要记忆超群,过目不忘并能从“一个短句,数种解读”的古籍中“悟”出来,十有八九就是“国[
阅读全文]
中国社会历来有崇尚权威的传统,而“大师”“泰斗”这样的桂冠,自然成了“权威”的代名词,谁拥有了它,谁就有了这个领域内绝对的话语权。
然而,“大师”,尤其是“国学大师”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不敢贸然定义“国学”,只知道它和“博大精深”有关,自然谁能掌握“博大精深”的学问,“大师”的帽子也是当之无愧的。
可是虽然有人学富五车,却[
阅读全文]
转眼又是中秋!中秋是中华民族的节日,如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庆中秋的活动,中秋,成了世界性的节日。那中秋的英文叫啥?Mid-Autumn!那么满月呢?Full-moon!在西方文化里,fullmoon有些阴森森的感觉,似乎总和妖魔鬼怪,狗咬狼嚎联系在一起,全然没有咱喜庆祥和的氛围。其实文化这玩意儿复杂的很,西方的fullmoon也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西洋传统上,每个月的full[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