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7-02-16 12:31:51)
在国内,今天该是除夕,明天是大年初一。向《文学城》恭贺新禧!感谢文学城给了我们置放情感的容器,交流思想的场所,缔结友谊的桥梁。祝文学城红红火火,春色满园。向我所有的朋友们恭贺新禧!感谢朋友们的关爱,给了我无数次的感动。送上一份最真诚和美好的祝愿:合家欢乐,幸福美满,温馨和谐,平安康宁,吉祥如意!高高兴兴辞旧岁欢欢喜喜迎新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据史家考证,梅花在华夏的沃土上已经具有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梅花,不仅以其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丰韵深受人们的赞美和钟爱,更以其倔强峥嵘,傲霜斗雪,清逸幽雅的品格,成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千古传诵的不朽题材。梅标清骨,兰挺幽芳,竹呈雅韵,菊傲严霜,梅兰竹菊花中四君的品格情愫,成为文人墨客寄情言志的象征。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情人节将至,又赶上春节相衔,朋友们建议我写点儿高兴的,喜庆的。说的也是,前段时间老回首往事,弄得自己老泪纵横,涕泗交流,特郁闷。今儿个咱就写点儿高兴的。情人节写点儿什么呢?写夫人,都老夫老妻了,早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何况咱那点儿恋爱史、爱情史既不轰轰烈烈,也不浪漫飘然,纯粹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勺交响乐,毫无典型意义。再说就是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2007-02-07 12:49:26)
梅标清骨花中魁,兰挺幽芳紧相随。岁寒方知心高洁,蓄芳来年绽春蕾。
踏雪梅园去访梅,树树梅花吐芳菲。馨香一瓣盈满袖,流连忘返不思归。
高高岭上一树梅,灿烂芬芳令人醉。待到桃红柳绿时,化作春江一泓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7-02-06 08:05:49)
我的《回首往事》告一段落。回首往事,我感慨万千。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那场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革命”,是一场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的“革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空前浩劫,对于我们家庭来说是场巨大灾难。在这场灾难里面,我们家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精神和肉体的伤害。但是我们熬过来了,挺过来了。使我们全家走出低谷的一个最主要的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1970年,在结束了五年的大学生活后,我们终于走向社会。我被分到外交系统。按照外交部的指令,我们先到解放军某部军垦农场锻炼。在即将离校的时候,我一心想找到给我援助的好心人,可是我挨个儿问,没有一个人承认,都说不知道。我带着难解的谜团到了军垦农场。在军垦农场我们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早晨出操跑步,晚上站岗放哨,忙时下地,闲时军训,学习毛著、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时间到了1969年底,形势已经大大好转,混乱的局面已经基本结束,大批干部被解放,进了“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可是父亲还没有解放的消息。1970年元旦,我回家过年。元旦晚上,母亲、姐姐、我和弟弟妹妹围坐一桌吃饭。母亲只招呼我们吃,自己很少动筷,我知道母亲在惦记着父亲。我望着母亲骤然衰老的面容和增添的白发,心里阵阵辛酸,我安慰着母亲:妈妈,说不定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工军宣队的到来,开始了复课闹革命。但是严重的派性,根本坐不下来,复课闹革命完全流于形式。我惦记着父亲,利用星期天回到崇明,看望了被关在“牛棚”里监督劳动的父亲。两年未见的父亲,苍老了许多,下巴上胡子拉茬,两手青筋爆绽,五十不到的人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他每天在厂区里扫马路,扫厕所,烧锅炉。“探视”只有一小时,父亲悄悄地说道:孩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第二天我就返回了学校,继续到码头上扛大包。大约到十月中旬,上海港恢复了正常秩序。我们结束了装卸工的生活回到学校。一天我正在大字报栏前看大字报,我们系的总支副书记T老师似在无意却是有意地走到我身边,悄悄地说道:你父亲单位的造反派已经来了几次,说你干扰他们单位的运动,要揪你批斗,我们已经挡了几次,你赶紧找个地方避一避。避?到哪儿避?我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7-02-01 10:09:21)
就在我和母亲感慨万千之际,又传来轻轻的、我很熟悉的叩门声。不用说这肯定是G,我打开门,果然是一年没见的G。她闪了进来,额头上沁着汗水,提了满满一大篮子鲜菜。她在头天晚上的高音喇叭里听到了批判会的实况,知道我回家了。“孩子,快坐下!”母亲边接过篮子边递给她毛巾擦汗。母亲很喜欢她,不仅喜欢她知书达理,而且喜欢她热情爽快。在当年高考前的那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