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的花店

我们一起去寻找美!

微信ID: appledehuadian
正文

朋友啊朋友

(2016-06-03 06:50:45) 下一个

筱晴喜欢把她认识的人都称为朋友,张口跟别人说另一个人的事的时候都喜欢说:我那个“朋友”XX事情…有些被她称为“朋友”的,可能就是刚认识的路人甲。一方面是她的口头禅,另一方面也是她对待“朋友”这个词的概念比较模糊。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饭,筱晴又在说她某个“朋友”的事情,在座的老何忍不住说:“哎哎,我说筱晴,我怎么觉得'朋友'这词儿都有点被你玷污了啊~你那些朋友算朋友吗?!我跟你说你说的那些人充其量算是你认识的人…”


其实apple的朋友概念也是比较模糊的。特地去百度了一下朋友的解释,【朋友】(友情)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看过一些笑话:我认识的人很多,谈到朋友层面的:无;也听过一些规劝:把周围的人过滤一遍,缩小朋友圈。按照上面“度娘”这个标准,apple还是有一些朋友的。有些相处了很多年的骨灰级朋友我觉得应该更像亲人,不见得经常会联系,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多的共同语言,但彼此的信任和依赖,就算隔的再远,一通电话,一个短暂的见面,不需要寒暄就亲的不行;有一种算是“益友”,这类人一般喜欢充当良师的角色,有些话听着不舒服,但你知道她或他倘若不爱你,犯得着得罪人说那么多吗?就得听着,不听就别做朋友了;有些是玩伴,朋友的临界线,有空一起玩,不同的玩伴玩不同的游戏;有一些朋友则是你有什么话就特别想告诉她或他,因为你知道跟他们说话,就像茶遇到了合适温度的水,越泡越有滋味,我想这就是最高境界“知音”吧,他们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


apple生命里有这么一个人,好像集上面好几样类型于一身,就是珺。小时候交朋友一般以“距离”划定,要么一个班,同桌,前后座最容易成为朋友;要么住一个大院,邻居,好玩在一起久而久之成了朋友;珺不是上述任何一种,我们是通过“虫”—apple的同班同学认识的,她俩是初中同学。珺内向、温和、很文静,跟apple正好相反,但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她就话很多也特别爱笑,我记得我曾给过一张印着“记得那时年纪小,我爱说话你爱笑”的卡片给她,觉得就是我俩的写照。那时候临近高考,大家都在积极地备考,我俩不知哪来的劲头,竟然自己做起衣服来。apple找来一本日本人出版的裁剪书,上面用厘米标尺寸的,比较容易看明白,我负责裁剪,珺负责车缝,忙活一个周日,我俩就一人一件新衣服周一穿学校“臭美”去了,当然是不同花色不同款的。同学们都赞叹我们的别致,问长问短,我们都会默契地保密。珺从来不会觉得在这样的时候跟我一起玩做衣服有什么不好。她喜欢芭蕾舞,但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地方学,她就会照着画报,跟着电视学习,她很害羞的一个人,但是跳起舞来的时候就落落大方。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芭蕾女孩的图片我都会想到她,并转发给她。


后来读大学不在同一城市,我们平时不通信,放假的时候就会在一起,一呆都是一整天。再后来工作了,珺的休息日跟我的不一样,我休息的时候就会跑去等她下班一起回家。我们先后结了婚,孩子也是在同一年出生的,相差半岁。还常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apple去了上海,这一别就是十年,中间换了几次电话就断了联系。再见面的时候又是通过“虫”,她从法国回来,我也正好回乡探亲,约着一起吃饭,那份亲切和默契好像我昨天刚在她单位等她一起下班,从未分开过…

 

我记得妈妈小时候告诉过我:“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想我跟珺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淡而不疏,亲而不密,就像晚霞,朗朗而温暖,有什么心思都想着跟她分享,快乐翻倍,烦恼化无…有这样的朋友真好,谢谢你,珺~

 

嘉嘉的花店微信ID: appledehuadia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