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乡!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个人资料
老生常谈1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罗舜初:我所接触和认识的林彪 (2)

(2013-12-14 17:52:48) 下一个
我所接触和认识的林彪 (2)
罗舜初

杜聿明调集八个师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杀向南满,来势很凶。虽然我四纵在新开岭消灭了他一个师,但敌人进攻的势头仍然不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保安东(今丹东)呢,还是保通化?我们三纵队当初南下的任务是到通化,建立长白山根据地,可是辽东军区要我们西进,去保卫安东。这样一来,我们既要保通化,又要兼顾安东,结果战线拉得很长,以有限的兵力进行了宽正面的防御,犯了兵家的大忌。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由于分兵把口,兵力不集中,我们仗打的不好,多半是击溃战和消耗战,消灭敌人不多,自己搞的很疲劳,还得不到充分的补充。
 
  当时向通化进犯的敌人有五、六个师,而我们三纵只有两万多人。在这期间,林彪来电对我们的批评很多,也很严厉。他批评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兵力不集中,没有打歼灭战,这些批评都是对的。
 
  大约11月中旬,林彪给萧华、江华、程世才和我发了一份电报。这份电报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在电报中说,你们几个都是战争中的大忙人,但在百忙之中应抽出时间弄清楚战略思想。要研究毛主席的战略学(他指的是收入《毛选》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那篇文章)。林彪对主席那篇文章很熟,重点看哪一章哪一节,他都给我们点到了。最后还说,毛主席的战略学不要当成普通文章,看看就过去了,要当成胜利的诀窍来看,当成作战指令来看,反复看,用来指导实际行动,这样才能使南满的作战和局势得到新的发展。除了我们要学习以外,也要安排下面的干部认真学习。
 
  关于学习毛主席战略学,林彪在以前的电报中也提到过,但这回是专门提出,而且提得很高,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印象特别深。当时的感觉与“文化大革命”中看着他摇语录,喊万岁,装样子,做给人家看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临战之际,林彪同意我们先完成政治教育再练兵
 
  1947年8月下旬,东总决定从三纵队开始,进行诉苦和土改教育。
 
  当时正是秋季攻势之前,我们经过大量工作,终于在全纵队展开诉苦运动。这时,接到东总指示,秋季攻势第一阶段已经在辽西打响了,要加紧练兵,准备投入第二阶段作战。
 
  怎么办?是把土改教育放下,投入练兵呢,还是继续下去,把教育搞完再练兵?纵队党委开会研究,觉得就这么停下来不行。当时干部中确实有个别人群众观点模糊,干涉地方土改运动,对土改政策发生怀疑。有的因为住在地主家里,包庇、同情地主,甚至阻挠群众起来斗争地主,还给地主打掩护,帮地主藏东西。有一个出身富农的科长,听说家里被斗,认为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产生不满情绪。
 
  在战士中,不少人战斗观念模糊,特别是一些“解放”过来的战士,认为内战是蒋介石和毛泽东争地盘,说这两个人中若是死一个就好了,仗就打不起来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主要是“解放”成分的人)对战争究竟有没有胜利的前途,产生怀疑。而一些从关内来的老战士,对于当地群众中的盲目正统观念看不惯,觉得为他们打仗牺牲不值得。而本地兵因家里翻身得到了土地,尝到了土改的甜头,想回家过小日子,也不愿意留在部队打仗。有个战士作战很勇敢,立了功,但却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说,我已经报了恩,要回家当个革命的同情者。
 
  土改教育的第一步是诉苦忆苦,挖苦根。然后引导部队提高阶级觉悟,把仇恨集中到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政权身上,要让大家认识到只有报阶级的仇,才能最后报个人的仇。经过发动,诉苦刚刚搞起来,一个个哭的像泪人似的,正在这个结骨眼上,要是停下来,实在太可惜。就是去练兵,兵也练不好,去打仗,仗也打不好。土改教育不进行完不行,于是,我们给林彪和罗荣桓发报,说明情况,要求把教育搞完再转为练兵。
 
  那时候不像后来,没有那么多框框,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林彪和罗荣桓同志马上回电,同意我们的意见,把土改教育搞完。最后,我们坚持把土改教育搞到9月20号左右,还差一个军民关系、军政关系的教育没进行,实在没有时间了,只好打完仗再补课。战前一点训练不搞不行,练兵运动只进行了五天就开始秋季攻势。军事训练时间少了点,只有在战场上设法补救。
 
  经过土改教育后,部队政治情绪稳定,阶级觉悟提高,干部战士关系改善,连队的面貌与前不同,有显著的变化。打起仗来,凡是土改教育搞得好的连队,战斗作风就勇猛顽强,在行军中过去泡病号、掉队的都能坚持了。连队干部战士正气上升,歪风不见了。阶级兄弟的感情非常浓厚,干部体罚、打人的现象没有了,普遍开展报仇立功运动,人人都有立功计划和决心。在战斗中,班长伤亡,积极分子自动代理,班代排,排代连,老的打光了,最后剩下新兵也组织起来继续干。有的连队打的只剩下几个人,还在磨刺刀,准备报仇,毫无恐惧。战后也无影响,再战情绪还是一样,斗志仍然很高,不服气,一定要为牺牲的阶级兄弟报仇。
 
  1948年春天,我在东野政工会议上介绍了三纵开展忆苦和土改教育的经验,林彪当时在前方作战,没有参加会议,后来他看了会议记录。据说,他在我的发言记录上做了不少眉批,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技术的战力虽缺,有政力代替而有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59年庐山会议后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时,“政力”竟然完全代替了“技术的战力”,成了空头政治。
 
  对作战方案有不同意见,林彪半天内连回三电
 
  9月底,在我们结束土改教育,转入练兵运动不几天,接到林彪和刘亚楼签署的命令,准备打仗。命令中指示三纵队要以远程奔袭手段,同时包围国民党军第一一六师据守的西丰、头营子、威远堡和孤榆树这四个据点。一一六师隶属国民党第五十三军,是张学良东北军硕果仅存的一点老底子,抗战时被定为远征军甲种军,到越南作过战,日本投降后回国到河北保定打内战,刚调到东北不久,和我们还没有交过手。
 
  五十三军的军长周福成带着军部和另一个师驻在开原一带,一一六师的师部驻威远堡,三个团分别在西丰、头营子和孤榆树,其中西丰、头营子和威远堡在  东西一条线上,距离约四十公里。孤榆树、莲花街和威远堡在南北一条线上,距离约二十多公里。从威远堡再往西南约二十多公里就是开原,往西二十来公里是中长路上的昌图县城。
 
  林彪在作战命令中规定了这次作战的总方针:远距离轻装奔袭,同时包围各处分散的敌人,围点打援。如果敌人不增援,就各个击破,消灭被包围的敌人。
 
  接到命令后,我考虑,如果我们包围了一一六师师部,敌人肯定会派兵增援,而我们同时包围的是敌人的四个点,一旦敌人派兵增援,打援的兵力明显不足。我又看了一下命令中其它部队的任务,都安排了奔袭目标(他们都是一个纵打援,策应各方)。六纵的位置在四平以东,中间隔着一纵,我们指望不上。而一纵在夏季攻势时打四平打得很艰苦,一直在休整,这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他们的待机位置远在我们北边几十公里以外的四平附近。临时调他们南下为我们打援不一定来得及,况且他们的任务是策应各方,并没有明确只是策应三纵,如果在四平以西作战的二纵需要的话,他们还要牵制四平的敌人,策应二纵,那我们就更指望不上了。于是我想,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围点还是打援,一切只能靠自己了,对于威远堡的敌人师部不妨以一部兵力先把它监视起来,看住它,不让它跑了,但又不惊动它,免得它呼叫援兵,而以主力先将西丰等地的敌人消灭,并相机消灭威远堡外围的敌人。最后再以优势兵力攻威远堡。那时,即使敌人来增援,我们也有足够的兵力对付,可以从容不迫。
 
  在师以上干部会上,多数同志赞成我的想法,少数同志表示,应该按照东总的命令,同时包围四个点。以两个师攻威远堡,一个师包围其它三个点。于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焦点在打援,有的同志认为,既然上级让我们同时包围敌人,就会考虑打援的问题。我说,从命令上看,一纵、六纵的任务是策应各方,万一各方都需要,派不出为我们打援的兵力怎么办?我们只好自己考虑安排打援的兵力。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决定把两个方案都报上去,请林彪考虑决定。我很快就把电报写好,发了出去。我记得电报的言辞比较激烈,为的是能引起林彪的重视。这时,已是午夜以后了。
 
  几个小时以后,先是辽东军区来电,要我们按照林彪的作战部署,以一个师包围西丰、头营子、孤榆树,集中两个师直插威远堡。紧接着,林彪、刘亚楼的急电也到了,内容是要我们以主力包围威远堡,对另外三处敌人各应以一部包围与监视,然后再视情况逐一消灭。电报还说,第一步在抓住分散的敌人,以免其集中。关于如何打援的问题,电报中没有说,看来林彪对于我们能否抓住敌人信心不足,他担心万一我们抓不住敌人,打援的部队白跑一趟,看样子他是想把打援的部队抓在手上,担任奔袭的部队哪个真正抓住了敌人,他再根据情况把打援的部队派过去。他这样考虑自然有其道理,在东北战场上,敌人掌握了优越的交通条件,兵力转运灵便,随时可以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或增援被我攻击的点。我们过去曾经吃过亏,这也是林彪为什么要用远程奔袭的办法去抓住分散之敌的原因。但是,等我们真的把敌人抓住了,再派出增援部队打敌援军,敌人有优越的交通条件,我们只有两条腿,时间上是否来得及?不知道林彪是否想过这个问题。
 
  大约又过了三个多小时,林彪、刘亚楼又给我们发来一封电报,在这封电报中,林、刘对原来的部署进行了调整,通知我们说,莲花街、孤榆树那一个团的敌人划归一纵包围与消灭,三纵只负责包围与消灭西丰、头营子、威远堡的敌人。看来,林彪还是认真考虑了我们的意见,把威远堡以北的孤榆树、莲花街这个方向的敌人交给一纵就近去包围,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应变能力加强,而且在兵力对比上取得了优势。
 
  到了晚上9、10点钟的样子,林彪和刘亚楼又给我们来电了,这是半天之内的第三次电报,内容是命令一纵以一个师留在四平外围,两个师过至孤榆树,另以一个师出昌图,包围、监视或单独歼灭昌图守敌(独二师长期配属一纵,因此共四个师)。威远堡西边的昌图,是我们担心敌人可能前来增援的一个方向。林彪的这份电报中虽然一字未提三纵,但他这一系列调整,都与我们有极大关系,终于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我们决定以一个师奔袭包围威远堡,一个师奔袭包围西丰和头营子,另以一个师插到开原、威远堡之间担任警戒。方案报上去以后,林彪又发现问题了,他这个人考虑问题很细,他最担心的是把敌人吓跑,无功而返。他一对照地图,就觉得八师的集结出发地域离西丰近了,容易走漏消息。就给我们发电报,提醒我们注意。结果真让林彪给说中了,八师出发不久,就被敌人发现了,暴露了我们的意图。于是敌人像惊弓之鸟,相继逃跑收缩。一看这种情况,林彪果断决定,作战时间提前一天,全线开展奔袭和追击。
 
  由于刚刚进行了忆苦和土改教育,部队士气旺盛,九师路程最远,一夜赶了一百四十多里,没有掉队的。七师边打边走,动作也很快,终于把敌人分割包围在威远堡地区。八师也抢在敌人前面,袭占头营子,把从西丰西逃的敌人一个团围堵在拐磨子。当我们对威远堡发起攻击时,四平的敌人立即乘坐七、八十辆汽车南下增援,在昌图以北遭到一纵的阻击,双方发生激战,直到我们把威远堡的敌人全部歼灭,敌人的援军也没能突破一纵的防线。这一仗,我们在一纵的配合下,全歼了国民党军一个师。
 
  战后,林彪向各纵队和各师发通报,说担任攻击西丰的部队由于奔袭出发地距敌过近,进入时间过早,停留时间过长这三个缺点而过早暴露我军企图,以致敌人自动撤退。同时他又表扬我们包围攻击坚决迅速,将敌人在威远堡全部歼灭。他对我们表扬不过火,批评不讲情面,分析透彻,确实说到了点子上,对我们后来制定作战方案很有益处。
 
  打下锦州后,林彪出题考我
 
  1948年秋天,我们接到林彪命令,乘火车秘密南下,接替兄弟部队包围义县。到达义县不久,接到林彪电报,说义县的敌人要弃城南逃锦州,要我们几个纵队准备伏击。等了几天,看看没有动静,就这样等下去也没个头,于是我们给林彪发报,建议改伏击为攻坚。我的理由是义县很重要,是北宁县我军作战的门户,势在必得。义县城虽高,但不大,守敌虽有万余人,但战斗力不强,使用兵力过大展不开,我们三纵加上配属我们的二纵五师和炮纵就够了,其他两个纵队可以到锦州以东以北地区打援。希望尽快确定攻义县的部队,以便部署。

来源: 《百年潮》2005年第3期 | 责任编辑:徐书鸣


           
其它有关林彪的博克请看:
1.  耒阳战役:林彪成名第一仗,用一个连打败一个师 
2.  杨成武回忆:林彪讲第一堂战术课
3.  潘峰回忆:林彪同志和我们一起战斗
4.  黄克诚回忆:遵义之战中的林彪
5.  
漳州战役后聂荣臻与林彪的摩擦
6.  林彪在长征中的最艰难一战:死守脚山
7.  杨成武:林彪军团长教我当师长
8.  林彪指挥作战吃过两次大亏:1929年打赣南兵败如山倒
9.  罗舜初:我所接触和认识的林彪(1)
10.  罗舜初:我所接触和认识的林彪(2)
11.  罗舜初:我所接触和认识的林彪(3)
12.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3. 
平型关大捷
14.  林彪元帅总结对日作战的经验
15.  林彪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总结
16.  孙立人 林彪谁更厉害
17.  东北解放初期的朝鲜走廊  
18.  纪实文学 林彪将将
19.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ZT]
20.  决战白崇喜:林彪点了白的死穴
21.  陈赓与林彪在南线追击战中三次分歧的是是非非
22.  以巧取胜的林彪
23.  林彪创新妙用孙子兵法:九地
24.  林彪—毛泽东嫡系中的嫡系
25.  一次次的战役成就了历史上的林彪
26.  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
27.  林彪评白崇禧:国军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一个
28.  不可抹灭的军功——林彪一生十大经典战役回眸
29.  四野中朝鲜族部队的历史渊源 
30. 
四野送回朝鲜的部队
 
31.  劣势情况下林彪粟裕指挥能力比较
32.  林彪与粟裕
33.  林彪的衰落:推出儿子犯了毛泽东的大忌
34.  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将军的悲剧结局
35.  毛泽东任命罗荣桓代理115师师长 为何最终由陈光接任
36.  陈光之子:踏着115师的足

37.  四野的开国元帅、将领名单
38.  刘忠中将:记林彪同志在长征中的故事片断 
39. 
曾思玉中将: 回忆林彪军团长敌前侦察的一段故事
 
40.  四渡赤水评价考
41.  谭云鹤:辽沈、平津战役我给林彪当秘书
42.  万毅将军回忆林彪
43.  洪学智上将:林彪考我战法
44.  孙毅将军口述:林彪与平型关大捷
45.  卫士长回忆:林彪在东北

46.  楚成瑞:谈谈林彪的病情

 
其它军事战争博克请看:
1.  20分钟学中国简史  

2.  五代十国时期的全部战争年表 
3.  三元里抗英
4.  
冯婉贞抗击火烧圆明园的英军 
5.  华中军区告状:陈毅不会打仗
6.  
我的中国性格 (读完热血沸腾!!!) 
7.  [转] 当年的满洲国竟然会是如此的发达与富裕
8.  我爱祖国的蓝天 阵容空前强大 
9.  详解军队文工团体系
10.  可爱的中国(方志敏)-- 原文及朗诵 
11.  粟裕与王耀武的三次军事对决
12.  悲怆:方志敏与红十军团,粟裕逃过一劫
13.  粟裕对红十军团覆灭的总结
14.  开国帅将的军衔是怎样评定的及军衔的待遇区别
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元帅,大将及上将的职务 
16.  开国帅将的军衔是怎样评定的及军衔的待遇区别


           
双抢老太婆全文请看:
1.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1)  

2.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2) 
3.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3)
4.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4) 
5.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5)
6.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6)
7.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7)


更多的与朝鲜有关的文章请看: 
1. 四野中朝鲜族部队的历史渊源 
2. 四野送回朝鲜的部队
 
3.
东北解放初期的朝鲜走廊  
4.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陆战的兵力对比和结果 
5.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6.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7. 唐日白江口战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