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的天堂:中国留学生的美国梦 (第三章第一节)

(2010-05-17 15:56:47) 下一个

第三章 

 

菊石信主了。 这位搞动物医学的人在徘徊了三十多年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不再觉得生活无所依托,他把一切都交到主的手中,让主去安排他的一切。他也不强迫小红信主,他认为如果小红是主的人,主会拣选她的。

菊石跟小红的感情每日递增。小红好象变了一个人,她母亲从电话那端已经听出了小红的变化,对于未谋面的菊石,未来的丈母娘已经感激涕零。预付电话卡很便宜,小红每三个月就买一个电话卡。刚开始没跟菊石搞定关系时,每次打电话小红总是哭,母亲就劝她回国。可现在,小红总是在电话里咯咯地笑着,也不再象高中那样封闭自己,而是跟母亲无话不谈,唯一没谈的就是她把贞操给了菊石。

小红太爱菊石了,菊石的臭袜子、满是汗渍衬衣在她看来都那么亲切。她更喜欢闻菊石身上特有的男子汉味。每次吃饭时,她的小嘴象刚出生的小鸟那样张着,等菊石喂她。她爱菊石,爱他的一切。每次跟菊石接吻时,小红浑身上下都不由自主地战栗,然而,接吻已经不能满足她内心的渴求。她更想让菊石抚摸自己,进入自己那渴望雨露的核心,然而,当她几次想把玉体呈献在菊石面前的时候,她看到的都是痛苦万分的菊石,这也使她很痛苦,她不理解这为什么。如果两情相悦,为什么不能悦上加悦?菊石不是不想,而是很想,只是不知行动过后会产生什么后果。自从跟英兰偷吃了禁果,菊石没再碰过一个女人。他怕他的冲动会伤害另一颗心,怕由于各种原因自己最终无法负起责任,怕上帝惩罚自己。然而,菊石内心世界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在小红年轻美丽的胴体面前土崩瓦解了。他大小红足足十二岁。小红年轻的脸庞,年轻的肉体,年轻而纯真的诱惑使菊石最终没能抵制住这欲望的撒旦,他禁不住地跪下狂吻小红年轻的一切,主最后也没能阻止菊石冲动地占有一个女人,一个年轻充满诱惑的女人。

自从占有了小红,菊石只要有时间就向主忏悔,求主的宽恕。每当向主忏悔的时候,菊石都很痛苦。小红留在菊石床单上的星星点点的处女血折磨着菊石的神经,终于经过半年的思考,菊石携着小红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中华教会为菊石举办了婚礼,牧师是证婚人。

小红的父母非常想参加女儿的婚礼,可签了几次证都被拒了,只好等着小红把录像带寄回家再看女儿的婚礼。雨鹃应邀参加了菊石的婚礼,并在婚礼上认识了牧师。他们谈人生、谈哲学、谈信仰,但谈到雨鹃的信仰时,雨鹃说她只信自己。尼采不早就说过了,上帝死了。人要靠自己,一切都是虚无的,抓不着的,靠不住的。但雨鹃不歧视信教的人,信教与不信教是上苍赋予每个人的权力。不能强迫人家信,也不能强迫人家不去信。牧师自从认识了雨鹃,就多次打电话给她,要去她家传福音。每次雨鹃都说忙推掉了,她的确很忙。

一次,牧师不请自到,他与师母两人拿了一个大西瓜来看雨鹃。他们谈了很长时间都未离开,雨鹃想去实验室打稿子都无法抽身。在中国学生学者当中,雨鹃属于温和派,是教会争取的人选。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对教会都那么温和,有多少中国人,大概就有多少不同的观点。

出门在外的中国人对教会要远比对法轮功有好感。然而就是这么不惹事生非的基督教会因为菊石一封电子邮件使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城的所有中国人卷入了上帝是否存在的一场论战。 事情起因于洛红。 一次洛红带孩子和父母买完东西走出超级市场时被抢。当晚她就在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网上发消息告诉大家出门买东西要注意安全,不要带太多现金,被抢时不要跟歹徒搏斗等等。 

菊石看到洛红的邮件后,就回了一封信,大概是说感谢主保护了他们,没有让歹徒开枪打人,主随时随处与我们同在等。牛锋不信教,也反感基督教。他反感基督教是由于他刚到美国的第一个月,从加州来的短宣队天天跟着他,向他传福音。由于涉及到洛红,牛锋就给菊石回了一封信,并把这信发到了网上。他向菊石发问,你的主在哪里,多高多瘦,多矮多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穷人还是富人。耶稣根本不存在,否则你证明给我看。

菊石也立即回了一封信,他说空气是摸不着的,你能否认空气的存在吗?你看不见主并不说明主不存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不信新约的主,只信旧约的主,所以他们至今战争不断。菊石的最后一句话激怒了牛锋,本来牛锋就怀疑洛红生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别提心里有多窝囊。如今听菊石这么说,显然是讽刺自己被洛红骗了。因为不信主,所以遭到了上帝的惩罚,所以妻子生了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牛锋就言辞激烈地回了一封信,受牛锋这封信的刺激,基督教温和派、反对派、保皇派都纷纷表态。网上一时硝烟弥漫。

那些对争论不感兴趣的就呼吁争论不要影响网上环境,如果大家想辩论,学生会可以另辟一个场地,建议这种邮件不要在网上登。网管应该见着就删。于是又有人建议大家投票,如果百分之五十的人赞成可以登此种辩论,那么以后大家不要说三道四,如果低于百分之五十,那么自觉点不要骚扰大家,网管有权删除这类邮件。投票的结果是百分之八十的人赞成刊登有关基督教的信息。大部分学生学者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基督教会的照顾,比如你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有基督教徒把你从机场接到他家里,管吃管住,然后再帮你买车、教你学开车,不是基督徒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你能不感激吗?更不提过节时要多好吃有多好吃的各类中国饭,因此,大家对基督教都不太反感。象牛锋那样过激的只占少数。

牛锋名字按美国人习惯叫就是锋牛,自从他跟菊石舌战后,大家就管他叫疯牛了,那时正赶上世界疯牛症大恐慌,大家都开玩笑说离他远点。 一场辩论使菊石成了新闻人物,这是小红最不想看到的。新闻人物或许意味着危险,或许意味着风流。过虑的小红怕网上的争论使不喜欢基督教的人对菊石产生怨恨,又怕年轻的女孩因此认识菊石而热烈地爱上他。总之,不抛头露面最好。

结了婚的小红对菊石仍然柔情似蜜,两人没置什么家具,缺东少西的地方,都从教会的兄弟姐妹家里给找齐了。虽然看起来不气派,但毕竟象个家样子。小红不再辛苦地打工,菊石近两万的助教金已经够他们花了,而且因为菊石受雇于学校,小红读书只交州内费,这又省了很大一笔钱。

每天从学校回来后,小红早早做好饭菜等菊石,一般五点菊石回家吃饭。可这一天到了六点还不见菊石的影子,小红打电话也没人接。不放心的她骑上自行车就去找菊石。老远,小红就见一帮人围着菊石做实验的楼。走近一打听才知道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包围了他们。周围三三俩俩的警察维持着秩序。楼里的人和楼外的人已经对峙了一个多小时了。动物保护协会要求菊石的导师汤姆必须放掉所有动物,让动物回归自然,整天关在笼子里供实验用是对动物的伤害和不友好,也是对动物权的不尊敬。

汤姆哪里舍得放了那些为他做出贡献的动物们,汤姆还指望它们出科研成果呢。它们有的是他花钱买来的,有的是他亲自带学生到野外逮的。每只动物身上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用动物做实验有益于动物也有益于人类。汤姆认为这些保护动物的人脑子有问题,动物放回到自然界就安全了?那些猎人是干什么的?汤姆认为,他给这些动物好吃好喝,实验室没有严寒酷暑,实际上等于他保护了动物,因此他坚决不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事情惊动了校长,最后校长劝汤姆放掉一些不值钱、需要时又比较好弄的动物,并答应汤姆学校可拨给他一笔钱再买回这批动物。汤姆觉得应该给校长点面子,就叫菊石带着实验组的人把动物放了。那些动物在楼前四处逃散开去,围楼的人也陆续撤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