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论 “孤独” ZT

(2010-05-22 07:31:18) 下一个


朋友打来电话,说在网上读到我写的那篇《孤独》,问我读了上面的读者留言没有?还有人留言?这倒要看看。挂了电话,马上上网,找到《孤独》,从文章下面的“我要说两句”点入,果然有一条韵竹的留言:“伟人的孤独自有他的价值,但普通人的孤独价值在何处?”那就容我“再说孤独”。

这里说的孤独不同于孤单、孤零,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体验,一种精神境界。高尔基谈到罗曼罗兰的孤独感时说:“对于罗曼罗兰这样的人,孤独赋予他更加深刻、更加明智地观察生活的高度。”孤独是超脱现实回归自我的沉思;孤独是一间静修室,灵魂在孤独中直面自我、反思求索;孤独是一次默默昂头的蚕眠。索菲娅·罗兰说:“在寂寞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正视我真实的自己。我品尝新思想,修正旧错误。我在寂寞中犹如置身在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子里”。齐克果(Kierkegaard,大陆译作克尔凯格尔)说:“我像一棵孤独的枞树,兀然向上,孤身只影,只有鸟雀在枝杈上筑巢。”他常常独自一人静听内心的私语,期待孤独的沉思带来启示的一刻。卢梭晚年回到巴黎,贫病交迫,他留下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一朵开在孤独中的奇葩。孤独离不开沉思,孤独而无沉思,也就沦为空虚和无聊。上世纪50年代,大学校园里发出过“独立思考”的呼声,结果被批为企图摆脱党的领导,成了向党进攻的罪状。孤独也成了罪孽:只有脱离党、脱离人民的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者才感到孤独,于是孤独在“集体”中窒息而死。扼杀了孤独,也就扼杀了独立思考精神,思想清一色,都从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了。即使改革开放30年,把人们的思想从脑子里取出来,还是能辨出铸件的轮廓。

我可以回答韵竹君“普通人的孤独价值在何处”这一问了:价值在于孤独中的沉思,在于独立思考。早年我在天山脚下教书的时候,有个也被“阳谋”过的同事老刘,好看电影,但事后大家议论起来,他往往连故事梗概也讲不清。后来他告诉我,他其实根本没有看,只是坐在周围都是人的黑暗中,享受这份离群的孤独,眯上眼,沉思冥想。我问他想什么,他笑笑:上穷碧落下黄泉,什么都想。我说,夜里躺在床上想不一个样?老刘说:不一样,电影散场出来,你会有一种重新来到这世界的感觉,真好。人们在当前这放纵物欲、迷失自我的世上活着,也许更应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孤独,在孤独中思考,在孤独中找回自我。罗曼罗兰说:优秀人物孤独自处,免得受制于俗人。还有一句名言,我始终没有引,也不想引,但临了还是忍不住要引,那就是易卜生《人民公敌》中的那句话: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是最有力量的人。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