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琪儿的博客

天涯知己:正在受苦,奋斗而必胜的自由灵魂。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音乐故事:两个伟大灵魂的相遇(音频)

(2008-07-31 22:14:28) 下一个
友情提示: 本文以有声播放内容为主,如果您不能看到播放器, 请点击 相关音频下载 下载收听。

音乐故事:两个伟大灵魂的相遇(音频)

这是歌德和贝多芬的故事。这是罗曼·罗兰笔下的歌德与贝多芬。介绍歌德与贝多芬两个伟大灵魂的相遇。欣赏贝多芬为歌德诗歌谱写的歌曲。

歌德与贝多芬1(音频下载
 


歌德与贝多芬2
音频下载


“自从许多世纪,命运已经准备好这两颗诗与音乐的大星的朔望了。时辰过去了,他们互相握手,又互相避开了
,又要再等千年的长期了……”

----《歌德与贝多芬》(罗曼·罗兰著)



歌德(1749-1832)


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


    “贝多芬对同时代的德国诗人歌德怀着很深的敬爱,曾为他的许多诗篇谱曲,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友谊。歌德以16世纪弗兰德(荷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为题材的悲剧《爱格蒙特》使贝多芬感到十分激动,他为该剧写作了十段音乐,其中最流行的是序曲。《爱格蒙特》的音乐于1809年至1810年初之间在维也纳写成,1810年6月首次演出

     “《爱格蒙特》序曲高度集中了歌德的戏剧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热情的歌颂了弗兰德的人民英雄和领袖爱格蒙特
伯爵,他由于领导人民起来反抗异族压迫,最后被捕入狱慷慨就义。序曲表现了被压迫人民为争取自由的艰苦奋斗和以牺牲换取幸福、欢乐的坚强信心。”

    1812年7月19日,在特普利策,歌德跑来见贝多芬。但贝多芬令歌德害怕。“他的才能很使我惊异,只不幸他是一个完全放荡不羁的性格”,从此冷漠以对,直至对贝多芬临死的求救也不予理会。歌德令贝多芬失望,因为他不但不理解他的音乐,而且完全认同于那时的阶级制度和等级秩序,这就是那个面对王公贵族,歌德毕恭毕敬垂手让路,贝多芬旁若无人一往向前的著名故事。善于理解一切的歌德惟独不能理解同时代人惟一可以与他并列的伟人;至死仍深爱着歌德的贝多芬却只能徒然令歌德感到伤害。

    已经走进两个伟人世界的罗曼·罗兰分析说:“贝多芬永远在格斗;他每步都有所冲突,每步都要受伤,但他绝不踌躇,额头向前,他冲击敌人的阵线里。歌德永远不格斗,永远不讨论。他的骄傲、他的弱点,都使他厌恶肉博,他绝不委身于他的对手——无论蔑视或爱他们(那是更危险的)。他只有一件武器,一件永远是一样的:在障碍之前,他逃避,他头也不回地逃避。”歌德不是庸人,不是卑怯者,历数十年生活经验和艺术历险,他终于在19世纪初塑造了自我中和有节、庄严肃穆的古典性格,在贫乏肮脏的背景中建立了超诣宁静的艺术世界。他与贝多芬的对立的政治和艺术的双方面。歌德承认,贝多芬 “觉得这个世界可憎,他或者没有错;但是他这样做并不能,真的,令世界更富于音乐,无论是为他自己或为别人。”艺术必须与政治分离,哪怕是正义的合理的政治抗议也不应是艺术家所为。歌德不能理解政治全面干预人类生活的近代,顽强地固守艺术的内在秩序,哪怕是在一个不合理的政治秩序之下。他清楚,他不知消耗了多少代价才守住了他生命和艺术的秩序:陈腐不堪的朋友、粗俗肥胖、面色红艳,“除了启发歌德写1983年他在银婚纪念日送给她的诗篇《小花》之外,再没干什么”的夫人(这实在是对歌德夫人极大不公),官场应酬,生存事务,等等,像洪水一样包围着他,只有靠克制、缄默、逃离,他才能守住心灵之闸,否则他就要冲没了。歌德知道他的艺术王国建立在多么脆弱的基础上,他抑制着他的痛苦,他的爱,他的恐怖。

     在和贝多芬见面的这个时刻,极其尊重歌德其人的浪漫派正开始一场新
的文化运动,其夸张的热情,无边的幻想,幽暗、憔悴、痨病、死亡等等,统统令歌德反感,他不但担心这“近代的狗窝”、“无可救赎的地狱”会扰乱他静穆的心灵,也害怕它会加剧德国心灵的不均衡及其危险。从而,贝多芬幻想的超越、气势的雄劲和对于奔放力量的激昂和驾驭,对于“生来为观看,矢志在守望”的视觉文化老人来说,是一个可怕的深渊,他不能容忍贝多芬的狂流摇撼他的秩序和和谐,只有把它从他的地平线推开——他情愿禁锢在冰冻的寂寞里。

音频下载
歌德与贝多芬1 歌德与贝多芬2  

罗曼罗兰(1866-1944)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罗曼罗兰除了在文学界享有不朽的地位外
,也是研究贝多芬最认真的一位专家,以《贝多芬传》为蓝本所发表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世界文学经典中的经典。罗曼罗兰因《约翰.克利斯朵夫》获一九一五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天涯.知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江南丹橘的评论: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谢谢你喜欢我的BLOG。 最近一段比较忙, 过一段时间要再上一批我喜欢的东西。
江南丹橘 回复 悄悄话 很喜欢你的BLOG,每当精疲力尽時,在这里感到很放松,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真好,谢谢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