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个人资料
淡淡微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浅说十念法门之——念戒

(2005-04-05 18:42:18) 下一个

 

  说完了“佛法僧”三宝,紧接着就是“戒”。
  学佛重在“修”与“悟”,修自然是努力的过程,悟则是努力的目的。修的方法有很多种,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者,然而无量的法门并不是一定都要知道的,也不是都能学的到的。当然万变不离其宗,一通则百通,明白了基本的道理,就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创立适合自己的方法。禅宗语云:“我无一切心,何需一切法”,方法都是针对不同的问题来的,没有了问题,自然不需要方法。这也可以和“物我双泯”联系在一起理解。禅宗有一个话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也是可以好好想想的问题。
  想“悟”就要“修”,“修”就离不了戒。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戒”就是头顶上烙上戒疤,成天青灯古佛,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敢做,唯唯诺诺过日子,根本没有个人意志、思想和自由可言,其实那都是影视小说造成的误解,佛学其实是非常活泼的学问,是最个人化的学问。
  “戒”其实就是告诉你,如果你想达成一个目的,就要避免做一些影响达成这个目的的事,否则只能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这不只是佛学,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样事情都是如此,必需要牺牲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外的东西。世间事有得必有失,平衡其实处处可见。当然也有人样样都占便宜,样样都不错,不过那样的人是极少数,就象天才是不世出的一般,那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虽然佛家自有一套解释的方法,但语涉玄奥,与如今科学有违,我们避开不谈。
  
  “戒”,说白了,就是管理自己的方法。和如今企业管理条例或法律类似,只不过一个是管企业或社会,一个是管自己。
  佛家开始是没有“戒”这一说的,是释伽牟尼看到大家修行的时候没有可以遵照的东西,造成了行为失当,也有的行为不一定不对却对修行有影响,才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让大家“有法可依”,也就是“律”。“律”后来发展成了三藏经典中的“律藏”,在大乘八宗中也有律宗,就是专门以依戒修行为主旨的。前面提到的李叔同就是这一宗的传人。
  佛家的宗派很多,修行方法也很多,自然会有容易入手和比较难的,不过一般都是有针对性的,可以按照个人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难也容易,不适合的,容易也难,所以说修行是很讲究的事情,绝不是僵化的,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选择方法,才能走对路,才能事半功倍,自然这里最好有“明”师指点,过来人的经验是弥足珍贵的,可惜的是很少有人有那个福气。
  那么我们自己不知道如何修又找不到好老师的时候怎么办呢?别急,佛早已为我们想到了,他说:以戒为师。戒律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不会教我们走歪路的,只要按照戒律的要求慢慢的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一定会走上修行的正路。这是最稳妥的修行方法之一。
  如果从世俗的角度看,佛家的修行方法里,律宗是最难的一派了,这也是律宗少有大师级人物的原因。自唐朝玄奘大师的弟子道宣法师以后,恐怕也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了。毕竟,找出自己身体心理上的问题,再逼着自己改掉,实在是和自己过不去的一件事。要知道,从世俗的看法,人的快乐可大都是这些问题上来的。
  其实,修行是很快乐的事,就象很久没有锻练的人,刚刚开始的时候,是会有些不习惯,也许还会觉得很痛苦,但是只要上了路子,习惯了,就慢慢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而且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乐趣,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就是道家说的如“山阴道上,移步换景”,目不暇给,而且快乐的让人不愿意出来,所以大菩萨又有一戒,“不住内触妙乐”,不许你在里面快乐着不出来,不能因为只顾自己快乐,就忘了自己还有教化别人的责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淡淡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因为慈悲,所以舍得。
下次有机会,一定去尝尝这种酒,可惜现在的中国,多数东西都变了质,希望那酒,别就是剩了个好名字。
“好东西,当然想要更多”,每个人都免不了的。
猫猫是个妙人,看来做菜是很有一手的了,能娶到猫猫的,注定是要“幸福的不得了”了。
我喜欢做菜,水平却是不及格,若有机会,一定是您下厨的,退位让闲,我是毫不吝啬的,也希望您别吝啬您的手艺才好。
多嘴猫 回复 悄悄话 上次北京有人来, 带了一种酒,名叫舍得。酒很好, 配上那名字,就叫人觉得有些值得玩味了。 叫这名字, 分明的是让人舍不得它。一口下去, 暖了心,融到你的血液里面, 却还在耳边对你说, 酒是好酒,但是要节制,要舍得。

上次看微风兄的文章, 说到佛语里面说舍得。 没有舍弃就不会得到。但是人生里面更多的情况是舍掉了, 有时候也没有得到。 我是个贪心的人。 对自己喜欢的, 总要使牢牢的霸住, 唯恐一个不留神, 就不见了那份欢喜, 所以一次也交给的太多, 到后来往往弄伤了脾胃。 小时候,喜欢吃草莓, 姐姐疼我,用她的零花给我买了2斤, 她去上学, 嘱咐我在家慢慢吃, 谁知道我贪心, 一口气全吃光, 到了晚上发烧, 不过从此以后对草莓有些腻。不过舍了草莓, 在其他事情上面却仍然不长记性。 喜欢吃的一定要吃到腻, 大学的时候和同寝室的室友找遍全上海据说好吃的生煎(到现在弄得我有点奇怪, 每次吃自己做的,总会和小杨生煎,大壶春的比, 回去吃的时候, 还要和自己做的比, 乐趣有是有了,但是最后往往是朋友们赞不绝口, 我自己倒是没了食欲)。所以从这个意思上来说, 如果我当时少了点挑剔, 说不定每次回去吃生煎的时候的乐趣就会多一点。

对于感情, 往往也是, 喜欢一个人, 就急不可待的对他好, 也不去考虑他到底要不要者一份好。 虽然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己所欲者, 人之所欲?(西方有话说, 甲之美酒, 乙之砒霜),从这点说, 我的好意往往说不定会害了别人。 所以有时候,喜欢一个人,倒是会想想,如果我是他, 他会不会觉得我喜欢他是令他快乐的事情, 如果不是的话, 倒是害了他, 给他添了负担。 索性不说出来的好。

说到这里,想到一个朋友。 他做菜很好吃, 但是也有一样规矩, 就是别人家的菜, 如果不是很熟, 他是不会去碰的。所以往往有时候某人要请他客, 他就先申明, 先叫我尝一下 ,要是不好的话,那天我在你家做菜。 所以,有时候我请客, 如果有他在, 他肯来,我倒是很乐意,因为可以省心省力,不过他认可我包的汤, 也算给我面子。 他是舍了省力, 得了满足大家的味觉。 很想问问他,要是在国内, 是不是他回自己开个饭店。

所以懂得舍得的人, 在我看来,是心中有自己的原则的。 没有那些规矩, 他如何判断那些要舍,哪些要得呢?这也许就是微风兄说的“戒”的道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