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学会欣赏彼此的不同,会享受更广阔的世界。
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个人资料
JustTalk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雷·库兹韦尔,《机器之心》作者,本书写于1999年,对于未来的展望从2009年至2099年,其中包括我们已经度过的这十几年。他的很多预测已经实现,预测准确率超过90%。那么他都预测了什么? 2009年:
1、会出现便携式电脑,还能进行身体局域网写作,有的学校已经开始使用它授课。很明显就是iPad已经蓝牙。
2、连接电缆消失,即时通讯,以及书籍、音乐、电影等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Self-efficacyisdefinedasapersonaljudgementof"howwellonecanexecutecoursesofactionrequiredtodealwithprospectivesituations".
翻译:自我效能是针对为了达到预期状态所需要执行行为过程能够做多好的自我判断。
这句话我花了半个多小时才翻译出来的,基本上没法懂,我试着分解一下吧:
自我效能是自我判断,判断自己能做得有多好。做什么呢?是一个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行为,而这个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8-03-22 07:13:45)

微信群里大家探讨“信靠神”,我也说说自己对于信靠神的一点儿认知。 “信”,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人的大脑对于“信”到底是怎么运作的,直到同事Jim指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选择“自己已经信了的东西”来相信。慢慢体会自己过去的经历种种,我越来越觉得Jim的这个说法是有一定的真实性。既然是自己选定,那选择“信”神,实际上是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读得有点失望,总觉得缺点什么。直到读到第28页(全书105页,PDF版),看到这段话,恍然醒悟:
“孚来第尔用埃默森的语气对思想所说的话,道出中国哲学家的真相:“他的见解就在这里,事前未作准备的,无可争辩的,像航海家从云雾罩着的深海中露出来的信号。”“他的风格、作品及思想,都是一个绝对的印象主义者。他永不会用一种明确的、逻辑的或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3-20 07:03:28)
早晨,看到老公在微信里,发给我两篇文章,让我谈谈看法,整理一下。第一篇是《梁启超: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这篇文章通篇都是道理,没有一点习惯,而且拿着梁启超的名声做幌子。试想如果题目没有梁启超,你会点击这篇文章吗?我承认改变人生的是习惯,但改变习惯的是什么?其实恰好是道理。道理容易理解,但不容易执行,这个基本上人人都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BeingMortal》,byAtulGawande(MedicineandWhatMattersintheEnd...) 读书群群主推荐这本书,我才知道作者是印度裔第二代移民,哈佛高材生,神经外科医生(neurosurgeon),是纽约多家刊物医疗编辑,奥巴马医疗团队顾问。 我这个人不大记事儿,书中有很多的实例,零零星星地记住一些故事情节,具体的数字我记得也不是很清楚,大家体会一下意思啊。 一开篇,癌症病人,手术、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继续收集朋友在微信圈里的分享。 大学申请方式:
大学申请方式一共4种。
RegularDecision(RD):一般申请方式,截止期一般12/1-2/1,录取通知~3/1-4/1,5/1截止登记。
EarlyDecision(ED):早决定方式,截止期11/1-12/1,录取通知~12/15,要是录取了就必须登记入学。ED的好处是有些学校,ED录取率会比RD高些。所以要是肯定喜欢这个学校,可以考虑ED。
EarlyAction(EA):”早行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8-03-13 08:48:24)

有朋友要面试招人,问我怎么办。我赶紧造车,朋友说还能用。
去年帮别人筛选过一次简历,今年组里也有两个Opening,大家一起筛选简历,安排面试,忙了好几个星期。几十个简历摆在眼前,一个个读下来,很快就头昏眼花。不过也慢慢体会出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简历。纯属自我观点,仅供参考。 我喜欢的简历不能太长,三页可能是最多了,超过三页的,对我来说都是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公和朋友探讨吴菊生《中国社会的右翼本质》,问问我有什么想法。我打开文章一看,第一段没有读完就有了偏见:作者用词有点偏激啊。后面的内容也只是草草读读,因为不喜欢他的词语,实在是看不下去,而且没有看出来他想要说什么?到底什么是“左”?什么是“右”?因为没有读懂吴菊生文章,我也只好闭门造车,说说自己对“左”、“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依旧是微信里的探讨内容,问答形式
引子:
申请大学一般不要超过12-15个大学,实际8-10就足够了。太多会分散精力,还不如多focus在真正想去的学校。原则是,5-7个难度高的学校,3-4个中等学校,2-3个肯能进的学校。最好在11年级暑假前把学校单大概定下来,暑假可以开始写需要的文书。 问:
怎么正确的自我评估自己的机会呢?怎么知道哪些学校是自己合适的水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