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的路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学会欣赏彼此的不同,会享受更广阔的世界。
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个人资料
JustTalk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读书推荐:《Being Mortal》-衰老和终结性疾病,生与死的选择

(2018-03-19 12:13:07) 下一个

《Being Mortal》, by Atul Gawande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读书群群主推荐这本书, 我才知道作者是印度裔第二代移民,哈佛高材生,神经外科医生(neurosurgeon),是纽约多家刊物医疗编辑,奥巴马医疗团队顾问。

我这个人不大记事儿,书中有很多的实例,零零星星地记住一些故事情节,具体的数字我记得也不是很清楚,大家体会一下意思啊。

  • 一开篇,癌症病人,手术、化疗,治了一通,几个月后痛苦去世。病人的老公当时表示,自己坚决不选择这样的治疗。不幸的是,他自己真的也得了终结性疾病,他忘了曾经的决定,选择了和妻子类似的治疗,一段时间后痛苦去世。
  • 作者的爷爷生活在印度,不顾家人劝阻,每天都要坐着敞篷卡车巡视自己的农场。一百岁零几岁的某一天,从车子上掉下来,摔伤去世的。可能有人觉得遗憾,我却觉得爷爷活得无怨无悔,真实自由。
  • 作者在一个朋友的诊所,看到一个近八十岁的老太太来检查身体,老太太描述头疼、腰疼等症状。病人走了以后,朋友对作者说,这个老太太的身体状况,对于她的年龄来说,已经是极其好了-- extremely well。
  • 一个女儿,为了满足妈妈的独立生活愿望,自己建立了特别的养老院,独立生活,有助理,不强迫,养老院一建成就满员,发展很快,可惜后来被投资者掌控,变了味儿。
  • 作者女朋友的奶奶, 一直独立生活,真诚待人,热心服务社区活动,直到八十多岁,有一天,发现自己记不起车子停哪里了,不得不开始接受别人的照顾。
  • 作者的爸爸也是神经外科医生,得了颈椎肿瘤,在左手手指有些麻木的状况下,依然坚持做了两三年的手术。后来右边手指也开始麻木,便从手术室里退休,当了两年的市长,同时更新修复他在印度创立的学校。再后来开始走路摔倒,才决定做手术。手术前,主治医生问作者爸爸对手术后的生活期望,爸爸说:只要能坐在沙发上,吃着巧克力看橄榄球比赛就可以了。不过在作者的记忆力,他爸爸从来都没有坐在沙发上,吃着巧克力看橄榄球比赛。这个其实只是一个对个人生活能力的期望值而已。由于肿瘤长在颈椎里,手术实际上只是尽量切除能够切除的肿瘤,给肿瘤腾出些成长空间来,听起来很难接受,但这可能是最靠谱的方案。作者的爸爸最后也活了九十多岁。
  • 一个医生六十几岁退休后,主动去养老院做事,发现养老院死气沉沉,于是为院里争取了两只猫,四条狗,一百只鸟,使养老院充满生机。其中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本来已经失去生活动力,开始数日子,后来竟然搬出养老院,重新开始了独立生活。
  • 还有一个实验结果,两组老年人,一组自己掌控,想什么时候起就起,想什么时候吃就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另一组则有专业医护人员,专业营养师和健身专家来制定生活起居、健身运动以及饮食搭配。结果,一段时间(半年?)过后,自己掌控的人反而比专家组的人身体健康状况要好。
  • 书里好像还提到过,人上了年纪,可能变得更容易依恋亲人。真实情况可能真的如此,我从我妈妈身上,的确看得到这个趋势。我自己现在也有这个倾向。

我所能记住的只是点点滴滴,作者其实写得非常具体,有条理,没有什么太多的论断性结论,而且娓娓道来,完全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是,人要学会面对自己身体的现实状况,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再做出靠谱的选择,不要被所谓专家牵着走。我看完以后,为自己的未来做了些心理准备,现在记录下来,免得以后忘了:

  • 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接受现实,老了就是老了;
  • 尽量独立生活;如果子女需要帮忙,积极奉献余热。
  • 不能独立生活以后,坦然接受外界帮助;子女愿意照顾当然好,他们忙不过来就去养老院;实在不行,就绝食、吃药,自我了断吧;
  • 生了终结性疾病, 尽量保守治疗,少浪费钱,少受罪;
  • 实在不行,绝食、吃安眠药,自我了断也未尝不可;
  • 60岁以后,多活一年赚一年; 
  • 65岁以后,尽量不去做没有病症的身体检查;
  • 75岁以后,多活一天赚一天。

顺便提一句《When Breath Becomes Air》,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印度裔,我当时看到书的介绍时,以为是类似的道理,结果发现这个故事恰好是个的反例。作者很积极向上有热情,也是神经外科医生,但没有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身体,得了肺癌。他的主治医生是个年轻的女性,比他大几岁,接手他的病历以后,第一次谈话就问他,他的生活目的是什么。可惜,作者到死都还在寻找着这个答案。不是很推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BW' 的评论 :
是呀,才三十出头,没能“立”起来。
非常同意,“生活有点啥目的,也是建立先照顾好自己这个动物的基础上”!
JustTalk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飘飘欲仙' 的评论 :
谢谢回复,看来我们是同类人。:D:D
能否多说两句你的体会?
HBW 回复 悄悄话 “作者很积极向上有热情,但没有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身体,得了肺癌”。有些人从早忙到晚,其实是生活迷失的表现。算是积极的迷失。如果生活有点啥目的,也是建立在先照顾好自己这个动物的基础上。得病而死,用啥生活目的来交换都不值得。
飘飘欲仙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也是上个月刚刚读完这本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