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梦与念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个人资料
博文
《以法之名》堪称本年度扫黑题材的代表作。剧中展现了东平市黑社会犯罪团伙与穿制服的保护伞相互勾结,肆意作恶,强取豪夺,行凶杀人,渲染出一幅令人胆寒的黑色图景。在剧终时,通过字幕交代所有涉黑分子最终落网,最大保护伞前政法委书记江旭东也被法办,接受法律制裁。公检法系统随之进行大整顿,标志着扫黑除恶与反腐斗争的重大胜利。在这场正邪交锋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以法之名》终于播完了最后一集。这些天,它是我最期待追看的电视剧。哪怕在与朋友一起去新罕布什尔旅行的日子里,我也坚持每天抽空看上两集。不得不说,这部剧确有吸引人的力量:除了展现黑社会的强大势力与前期调查组和后期专案组的软弱无力之外,整个剧情充满了血腥与刺激,或许正是这些要素让它持续保持热度。然而,剧终显得有些草率。在陈胜龙的录音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刚从新罕布什尔度假归来,我们八人、四家,开车过去,行程四个多小时,在山水之间度过了轻松愉快的一周。这几家中,除了我家和另一对夫妇已经退休,其他两家也都年过六旬,正迈入退休生活。孩子们早已大学毕业,纷纷离巢,有的已成家立业,典型的空巢阵容。这次旅行的特别之处,是我们租下一栋大房子,一起同住七日。住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好,吃住同行,活动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完美的救赎》:一场既不完美也无救赎的血腥图景最近刚看完电视剧《完美的救赎》,细细琢磨之下,仍感一头雾水。要想理清这部剧的情节,实属费力。导演的噱头似乎正是让观众难以捉摸,营造一种故弄玄虚的氛围,最终在观众脑海中留下的,不过是那些充满凶险与惊悚的片段。也许,只有在观众愿意耐心地重看一遍、将零散的情节碎片反复比对、拼合,才能勉强梳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率先提出响亮而简洁的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AmericaGreatAgain),即如今广为人所知的MAGA。而在特朗普这场竞选运动中,最核心的政策理念,便是他所主张的“美国优先”(AmericaFirst)。“美国优先”乍听之下,是一个近乎常识的原则: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应首先致力于本国的福祉,发展经济、保障安全、改善人民生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茴香苗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搭配猪肉或火鸡肉馅,无论是包饺子还是蒸包子,香气都能扑鼻而来,香味无穷。用我常对朋友说的话就是能“香死你”这茴香种子是四月间从朋友那里淘来的,回国前种在两个七加仑的花盆里。可惜今年北方天气偏冷,出苗速度明显拖了后腿。我是五月底从中国回来,刚一落地就迫不及待地采摘了一次,顺手包了顿茴香饺子,解馋开胃。照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长安的荔枝》终于落下帷幕,编导所营造的政治讽刺喜剧也逐渐呈现出更为清晰的轮廓。这部剧中包含许多喜剧化的场景与细节:郑平安狡黠的小眼神与风流的微笑,何刺史夸张的舞步与斗鸡癖好,赵掌书那变化多端的面部表情与夸张动作,都为剧情增添了喜剧情绪。然而,这些笑点的背后,真正被揭示的却是深藏其中的政治讽刺。观剧伊始,观众就很容易联想到当下中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这几天,电视剧《淬火年代》闪亮登场,背景设定在1998至1999年间。中国经济自九十年代初开始起步腾飞,到1999年已具相当规模。该剧呈现的正是那个时代中国制造业的面貌。 我于1988年出国,其间读书工作养娃,父母多次来美,因此多年未有回国的必要。第一次回国是1997年,之后几乎每年都回一次了。《淬火年代》恰好补全了我对九十年代那段岁月的某些空白。 首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蛮好的人生》这部电视剧中,虽然剧情主要聚焦于胡曼黎和薛晓舟两位主角,但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是推销保险产品,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涉及许多不同的家庭与故事。其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那位叫李奋斗的成功企业家。不知为何,我特别喜欢饰演李奋斗的这个演员。他面相喜感,说话略显装腔作势,但表演却颇为生动,令人印象深刻。总体来看,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刚刚看完《蛮好的人生》这部电视剧,我不禁反复思考:这“蛮好”的人生究竟好在哪里?细细回想,不难发现剧中展现的其实是一幕幕蛮痛苦、蛮酸楚的生活画面。它构建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悖论:表面上歌颂一种美好人生的追求,实则却不断揭示这一目标的虚幻和遥不可及。剧中人物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无奈、挣扎、痛苦与失落,而“蛮好的人生”其实呈现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