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我

边缘化的人生感悟
博文
好多年没有见埃伦了。原因是我家老先生嫌他有些实在不着调。老先生的不着调就是有点儿疯,想事办事有点儿乱来。照我说呢,这真正的聪明人有时和疯子只差那么一点点。埃伦是个Psychologist。Psychologist这词,大多数英汉字典里解释是“心理学家”,或者“心理学者”。其实,对于美国一些有这个头衔的人,还真称不上是什么“家”“学者”的,不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照自己,除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之外,什么而立,不惑,知天命,从心所欲等等,都没有按时按点儿做到,所以至今什么也没有立起来,不说知天命,从心所欲,就是对世间的大事,身边的小事,也没有达到不惑之境界。扪心自问,是不是我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场秋雨,一场寒。前两周,几天里,断断续续,大大小小的落雨。过后,冬天的寒冷骤然弥漫在空气里。那几日,如此怀念着春日的盎然,甚至夏日的炎炎。不由回忆起,二十几年的那个四月,读高中的女儿放春假。我们第一次去了意大利。一张白纸最容易画最美的图画。尽管之后多次去意大利,但是,第一次去这个国度的经历和体验,却令我多年难忘。尤其是Tuscany那一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等女主人放下了筷子,我们和他一齐动手,把饭桌收拾干净。之后,我们就坐在客厅里闲谈了起来。
女主人告诉我,她有一个妹妹,在美国华尔街一家大投资银行里工作,干得非常的出色。出色,就意味着繁忙。所以她们姐妹俩一年能见一次面就不错了。刚才的电话就是妹妹打来的。由此说开,就扯到了她的经历。
在斯坦福上大学的时候,她认识了她的丈夫。这位土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忘记在哪一篇报告文学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哪里有水,哪里就有中国人”。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发觉此话确为事实。你常常可以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见意想不到的中国人。有时觉得命运真是末不可测。 那年,上大学一年级的女儿宣布要休学一年,去突尼斯。还一番道理说给我听,什么了解伊斯兰教,阿拉伯民族的国际政治意义,什么她的法语可以在法语环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跃军是我上寄宿制小学时的同班同学。
在我的记忆里,他是在四年级或者五年级时降级到我们班的。那时的他,属于矮个子一群,属于调皮捣蛋一伙。爬墙上树,疯跑打架,总是少不了他的。一天到晚,浑身上下都是土,脸上好像总也洗不干净,总是蒙着一层灰。有关跃军印象深刻的情景,就是挨老师批评时,那副歪着头,耿耿着脖子,脚蹭着地,不声不吭,一副不服气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没有工作的日子,蜗居在家。感觉如果每日都按部就班,天长日久,时光会变得艰涩无味,生活的气息会被锈住。所以,老先生和我力所能及地努力追求着的丰富些,多彩些,时有些新奇。(一)到剧院去,看戏!昨日,观看了《Passion》。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部歌剧在百老汇演出了半年之久,曾获得TonyAwardforBestMusical和TonyAwardforBestOriginalScore。按常理,Musical应该是歌舞,话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可夫是我同父异母的哥哥。我们从来没有在一起生活过。但是,我们的生活道路有着交叉,有着重叠,只因为我们的血液里,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着父亲的基因。可夫要是活到今天,是近九十岁的人了。他那些延安保育院,被称为“在马背上长大的”小伙伴们,那些当年在革命后代聚集的北京101中学读书的同学们,或俨然是国家领导人,或功成名就,或家财万贯,更多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小时候,有小时候的向往;年轻时,有年轻时的追求;到老了,自然有老了的时候的念想。年龄的差异,代表的是不同的人生体验,身体境况,和思维能力。任何想相互超越彼此穿越的努力都不值得。就像目前很时髦的说法:活好当下。
于我而言,很容易忘记“活好当下”,也就是说,忘记“到哪山,就该唱哪山的歌”。费了很多时日,吃了些苦,才真正地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美国有个城市叫芝加哥。芝加哥城里有个大公园叫林肯公园。林肯公园里有个小花园叫AlfredCaldwellLilyPool(直译就是AlfredCaldwell荷花池)。在芝加哥的老城住了十几年。那闹市取静的住处离密执根湖边很近,离湖边的林肯公园很近。春夏秋冬,几乎每天走要在湖边在公园里走步锻炼。无意之中,我发现了这个小小的花园。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个花园都是很小,很简单,很幽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