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驰名中外的北碚北温泉,位于缙云山下、嘉陵江温塘峡左岸,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温泉之一。小学时期,我随父母去过一次,又随一位到北碚游玩的堂兄去过一次。以往到北温泉要沿嘉陵江乘船前去,甚为不便。1942年11月,从北碚到北温泉的“北泉公路”建成后,从北碚沿公路步行约5公里即可到达温泉,对游人方便了许多。但那时没有公共汽车,乘人[
阅读全文]

有一个星期天父亲带我去北碚市郊缙云山麓的西部科学院所属的西部博物馆参观。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动植物标本特别是稀有的恐龙骨架,令我大长了见识。复原的恐龙原型是四肢发达、体型高大、尾部硕长的庞然大物,讲解员说:它们乃是一亿多年前的动物之王、地球霸主。西部科学院是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下设理化、地质、生物、农林4个研究所,由卢作孚[
阅读全文]

随着年龄增长,我接触了北碚的更多事物,对它不断有了新的认知。北碚在重庆中心城区以北约50公里,地处缙云山下、嘉陵江边。因有巨石伸入江中,故称“碚”,又因在重庆之北,故名“北碚”。上世纪二十年代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镇,盗匪猖獗、民不聊生。1927年,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他在弟弟卢[
阅读全文]

抗战时期也在北碚工作和居住过的梁漱溟,和晏阳初、卢作孚、并称为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梁漱溟(1893—1988),早在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中,就以独立思考与远见卓识与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启超、熊十力等著名学人有交谊与砥砺。1930年河南村治学院开学,他任教务长。1931年他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主讲乡村建设理论,并在邹平等县进行了7年乡[
阅读全文]

这里再介绍一位可以和卢作孚媲美的另一位在北碚留下业迹的名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晏阳初1890年生于四川巴中。青年时期他留学美国,就读于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立下了“教育救国”的宏志。他誓言“立志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回国以后,他勉励自己“一切高官厚禄,视之若屐,惟致予毕生之力于平民教育,[
阅读全文]

前文多次提到的卢作孚,是建设新北碚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北碚之父”。他是著名全国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893年生于四川合川一个贫寒家庭,小学毕业后自学成材。1924年,在成都创办民众通俗教育馆,担任馆长。1925年回合川,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开辟了重庆到合川的轮船航线。1927年春,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
阅读全文]

在北碚有“河南旅碚同乡会“。父亲是同乡会的会计(无薪酬)。他带我参加过一次同乡会的年会。会上会长报告工作,父亲则汇报财务情况。参加者约有三、四十人。同乡会组织了一些联谊活动。其中一次是郊游,父亲也带我去了。记得先去看了一处瀑布,叫大磨滩瀑布。此瀑布在北碚所属歇马镇附近的磨滩河上,河流至此突然从悬崖边跌落,飞流直下,形成高约40米,[
阅读全文]

抗战时期,迁至北碚的民国政府中央部级以上单位有13个,科教文化机构52个,大专院校16所,长住短棲于北碚的各界名流有郭沫若、老舍等3000余人。和老舍故居相邻不远的山坡上,有梁实秋故居“雅舍”。
1939年5月,梁实秋与友人吴景超夫妇购置山坡上的六间平房,它位于北碚梨园村(天生路/碚青公路旁),因环境幽静,故以朋友妻子龚业雅的名字命名为“雅舍&[
阅读全文]

舒乙的父亲老舍,是北碚以至全国的一位知名人物,经常听到父亲和郭豫才先生提起。老舍1899年出生,抗战时期就已是著名的文学家。曾发表脍炙人口的《骆驼祥子》、《大名湖》等作品。我上学的路上,要翻过一个不高的山梁,然后顺着斜坡石板路下山。可以看到在左侧山坡上有一栋两层灰砖楼房。这就是舒乙的家,老舍在北碚的住处。此屋原为林语堂购置,林语堂于1940年[
阅读全文]

我在北碚读书的小学是国立重庆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分校(简称“重师附小”),位于北碚市区的西南侧。拥有一个方形的单层砖结构大房子和一个操场。从我家住的石柱湾村到学校大约有3里多路,要翻过一个不高的山梁,然后顺着斜坡石板路下山。山下是一条从北碚通向重庆青木关的南北向公路-碚青公路。公路东面是内迁来北碚的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过了公路再向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