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静

行万里路,读万券书,淡泊尘缘,情系河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童年北碚杂忆-之三北碚中原煤矿有限公司

(2025-07-13 20:02:54) 下一个

中国公学停办后,父亲经过当时住在重庆北碚的胡石青先生的帮助,进入了设在北碚的“中原煤矿有限公司”当会计,以后又升任会计主任。

关于中原煤矿有限公司,我小时曾把“有限公司”错读为“有根公司”,得到父亲的指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亲在这里工作了8年。公司对我们家庭至关重要,在此对它多作一些介绍。

河南焦作一带盛储煤矿,有不少小煤窑在开采。1898年中英签订章程,英国福公司被允许进入河南焦作,开采怀庆府左右黄河以北的各矿,成为河南最大的外资企业。为了与英国福公司抗衡,1911年焦作当地小土窑联合起来组织了中州、豫泰、明德三个中方煤炭公司。后又在1914年8月8日合并组建为中原公司。资本总额约100万元,其后又有河南省公股加入100万元,招添新股100万元,总计资本约300余万元。中原公司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的一个典型。当年中原公司的年产煤量达20万吨,接近福公司25万吨的产量。由于英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福公司面临资金断链、产量下降等诸多问题。为避免中原公司和福公司长期争斗两败俱伤,中方外交部提出共组福中总公司的建议,被双方积极采纳。1915年6月1日,福公司与中原公司在焦作合并成立福中总公司,资本一百万元各佔一半,联合经营河南煤产的营销,成为河南最早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但实际上福公司和中原公司在开采经营上还是各自为政、财务独立。由于福中双方实行分采合销,营业无互相抵触之虞,故产煤日旺、销路大开,煤炭远销南至长江流域北达京津一带。总公司的煤炭经理处布局在道清铁路(河南道口镇至清化镇跨豫北7县长150公里的铁路,主要因开矿而兴建)、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200多个地方。1933年6月,中原公司与福公司依照中国相关法律在焦作成立了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中原公司称第一矿场,福公司称第二矿场。董事长和总经理皆由中方人士担任。福公司的代表担任副总经理。全公司职工人数达10,200人,约佔当时河南全省煤矿职工总数的一半。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华北,河南告急,“中福煤矿”眼看将落入日寇之手。根据国民政府经济部下属的工矿调整处业务组组长林继庸所著《民国经济》一书中第1部分“抗战时期的民营厂矿内迁”所述,1937年底中福煤矿董事长周树声和总经理孙越崎排除了当地士绅坚决反对拆迁的巨大阻力,毅然决定将厂内全部机械设备(包括全矿的锅炉、发电、鼓风、抽水、起重等等设备,煤车、钢轨等机件、器材)运往大后方。他们一路躲避日机轰炸,乘坐最后一辆火车通过即将炸毁的黄河大桥,历经百般艰辛,最终将4000吨煤矿设备运送到了湖北汉口丹水池煤矿。丹水池在汉口市郊,京汉铁路在此设有一个火车站。

北碚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是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于1933年创建的,以北碚的北川铁路沿线的6个煤厂为主,并有北川民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民生实业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参股。北川铁路是四川第一条建成通车的民营轻便铁路,由卢作孚发起并由其创办的民生公司作为主要投资方于1927至1935年间分段建成。

1938年3月,中福煤矿总经理孙越崎与正在武汉主持内迁运输的卢作孚在汉口翁文灏(时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的家中见面。他们达成共识:由中福公司和天府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天府煤矿。中福公司以设备器材作为投资,天府煤矿和北川铁路合并,以矿区和铁路作为投资,共同组建新的天府矿业公司,公司资金定为150万元,双方投资各半。在宜昌大撤退中,在卢作孚的指挥护送下,中福煤矿4000吨煤矿设备随川江航运到达了它的新家北碚天府煤矿。

1938年5月1日,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碚举行成立大会,通过了新公司的组织章程,召开了第一届董事和监事联席会议,推选卢作孚为董事长,孙越崎为总经理。天府矿业公司此后不断发展,一跃成为战时大后方第一大煤矿,从1938到1945年的8年里,原煤产量猛增近4倍,占了重庆煤炭销售总量的一半以上。1946年北川铁路的年运煤量达到了其历史峰值52万吨。天府矿务公司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前已述及,中福公司占新成立的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一半,中原公司又占福中公司股份的一半,且分采合销、财务独立。所以,虽然几经合并,中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在抗战大后方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我估计它在新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中应占股四分之一。

中原煤矿有限公司从河南焦作迁到大后方后,仅进行资产运营管理,所以机构规模不大,除了董事长周树声先生以外,仅有父亲、另一位管理杂务的姓谭的先生和一名王姓厨师,共三名职工。从公司人员组成可以看出,父亲是主要业务人员,其余两人都是辅助人员。为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中原煤矿公司办公处设在离开北碚市区约三里路的“石柱湾村”,和胡石青先生家庭的住处在同一个院子里。父亲也住在公司租用的该院子中一间屋子里。母亲则带着子女在更偏僻的离开公司十里路的“老石坑村”租民房居住。

“老石坑村”当时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离开附近的公路-北碚到重庆青木关的碚青公路约3华里。公路边的集镇天生桥是我家购买油、盐、米、布等日用品最近的地方。从老石坑村到天生桥约5里多,从天生桥到北碚市区约4里多。在一般地图上老石坑村是不被标注的。我近日查Google地图,居然找到了老石坑这一地名,而且它的位置和记忆中的当年住处吻合。原来它是当今两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一条公路是G5001-重庆绕城高速,即重庆二环线,在北碚的南部以东西走向经过。另一条公路是G75兰海高速。在北碚的西侧以南北方向通过。兰海高速是国家南北向大动脉之一,北起甘肃兰州,向南过四川广元,跨嘉陵江到北碚,再南去重庆、贵阳 、南宁、北海,经湛江最后到达海口。沿此路可直达静川妹所居城市北海。因它包含了一段渝武高速,故也可通达我的中国居处武汉。

至于石柱湾村,它比老石坑村要大。但近日在一般地图和Google地图上均不见其踪影。我估计因它距离北碚市区仅3华里,可能早已被扩展的市区所覆盖,不复有村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victor2020 回复 悄悄话 好文。我在煤炭系统工作多年。终于知道煤炭系统为什么有孙越崎奖。
北美小镇 回复 悄悄话 我听过天府煤矿,但不知道在哪儿。北碚留下最大的工业,还是朱家的棉纺厂。李鹏他老丈人以前天天坐厂门口骂共产党来着,后来他女婿得了势,也就消停了。
北美小镇 回复 悄悄话 “公路边的集镇天生桥是我家购买油、盐、米、布等日用品最近的地方。”这是真正的老乡啊!我家买菜买东西也在天生桥。但是我完全没听过老石坑村和石柱湾村,后来地名大概都改了。
南半球 回复 悄悄话 往事并不如烟,先生的回忆文字有着珍贵的史料价值,大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