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种种华洋文化差异(6)”已经写好,是在修改待上传的。然而在追索人类文明发展史时与历来的认知有矛盾,新的资料既有冲突也有契合,形成不了完整的思路;假如不迅速写下来,这种认知可能就不知道飞到脑后那个角落。故将这些质疑诉之于众,愿有以教我。“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但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往往表现为彼此消长的过程。如果有外星[
阅读全文]
“AnswertotheQuery”
剛上傳上一篇時,在查證資料時發現澳洲聯邦政府在2020年對被偷走一代作出的补偿计划,後來再次將其資格擴寬及提高赔偿金額(注1)。被偷走一代家庭成员的后代现在有资格提出索赔的主要發生在1905至1967年從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家庭帶走兒童,一些地方直到1970年代仍有混血兒童被帶走,是否追索到1800年就需要查證了。
2008年對生活[
阅读全文]
“AnswertotheQuery”
这段时间不断地在整理七八年来因应需要而搜集的英文报纸资料,将图片资料转为文件收藏。其中原因是图片资料有相当部份模糊,不大适合日后参阅;费的时间不少,但起码在未来几年方便自己阅读,也可以让有兴趣者不必如我走一大段弯路(假如他有需要)。
在整理中也尝试补充一些资料,竟发现在1810年时的一个连袂刊登的文章引发我一连[
阅读全文]
“Chinee”在英语系国家中的男子有不少是用“查理Charley”为名字的,在查阅早期澳洲英文报纸时发觉有个给华人的名称是Chinee,记忆中好象英文没有这个词,再查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也没有这个词,近似的是Chine,作动物的脊椎骨,也是广东人最爱吃的排骨肉的英文词。按读音,Chinee与“查理”接近,似乎没有恶意,却偏偏有个前置词Wily(狡猾)连在[
阅读全文]
刚整理完一本小册-“澳洲的地区及乡镇资料”,是在澳洲早期中文报纸里按所报导各省市镇及按年序的新闻摘录而成,其间错漏仍有,待日后补正。这里各省市镇也仅限于有文字报导方面,而不包括例如捐款中所出现的只是市镇名称,是另一本“澳洲华人史的地名中英翻译对照”的说明,也就是说将各市镇名称来源作一延续。至于澳洲早期中文报纸所出现各省市镇[
阅读全文]
在1880年之前‚无论是雪梨的华人或本土的英文传媒都没有雪梨唐人街的说法‚尽管澳洲已有唐人街的概念(例如在维省)‚主要原因是雪梨只有有限的华人杂货店及家俱制作的商户‚几乎集中在现在环型码头附近的下佐治街LowerGeorgeStreet及必街PittStreet一带。虽然在1860年前后发生过大量华人乘船到来‚但很快就散发到淘金的地方去‚只是像一个浪潮即归于和缓。[
阅读全文]
上文既开了个头说“衙当誓愿章程”的事,倒不如将法庭的情况说得更清楚一点。
下图是雪梨高等法院庭审时的示意图,按1902年李益徽控告东华新报时的报导所描绘:
原文是这样的:“衙中正面长台二张,乃按察自登入门右手墙边(1);近于长台则间开地所,陪审四人坐密之位长台面前(2)。又文武把衙人员:文员把衙,身穿长袍,颈前有白带,侍候按察者(3);[
阅读全文]
宣誓这个词,在晚清之前似乎只有民间才有,大多认为出现是在江湖的滴血为盟,弄只公鸡割颈或割手指取血混入酒中分喝;当然喝血酒前还得起誓,大意是当天发誓,若他日有违誓言,天打雷劈之类。其实不然,记得儿时上与玩伴们也会相互起誓。先在头上拔下几根头发扔到地上,再随口吐一口水于地,说甚么做不到的话就不得好死之类;也有举起三根指头向天发誓的。这[
阅读全文]
这些资料整理很久了,一直考虑是否上传。华人自移民到澳洲开始,毁誉皆有。文化差异及生活习惯所造成的偏见及歧视,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压力及困扰,几乎每个种族的移民都深有体会。作为后来者,大可不必为前人“背锅”。至于“反思”则视乎从那个角度去看了,假如从华人的整个种族而言,反思是有必要的;而以个人而言,则是借镜历[
阅读全文]
九.补遗前文所说孖士确Mascot华人教堂,在2Tramway-street的是属长老会。在RickettyStreet的一间当时没有资料,现在作补充。这一间圣公会华人教堂是经司徒仟创立,但所搜集的资料有点冲突。有一种说法是“…..查雪梨埠英国教堂,则有姓司徒名仟者为牧师。士吉治人长老会教堂则有周容威牧师。司徒仟先生日前在美国领受洗礼,至今二三十年。周容威先生入教至今,亦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