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5-02-12 07:18:13)

(图片由ChatGPT生成)◆            每逢佳节                  ·应帆·   又逢佳节:今天在网上跟人聊天儿,才晓得今儿是元宵节。这边风雪迷漫,看月亮是一件过份的奢求;汤圆要到中国店去买,只是路途遥远生滑,那心思动了动,就又给吓回去了──仿佛春生的小草,在二月里抬抬头,还是继续酣睡了。   好像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2-09 18:28:06)
心有年兽  海外儿童的中文课本里,自有一篇是关于中国春节的。不免说起中国“年”的由来,以及炸鞭炮和贴春联的原因:原是要用那响亮亮的声音和红彤彤的色彩,吓退“年”这个怪兽。这样的说法,读着有些趣味,却多少也觉得勉强。  近来又看到一些对于“除夕”一词的另类解释(有别于传统的“月穷岁尽”):这个词对应着英文里的&l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如何评价应帆小说集《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应帆的小说集《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描写,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这部作品通过对都市生活、情感纠葛、文化冲突等多重主题的探讨,展现了现代人在大都市中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变化。以下是对这部小说集的评价:1.主题与内容 都市生活与情感纠葛:小说集以纽约为背景,描绘了都市人在快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2-23 11:08:30)

(我的中短篇小说集,亚马逊有售,搜索“AiguoYinginBooks")去年十一月份,定居上海的中学同学在微信上拉了一个小群。这个小群里的人都是当年在中学校园里参加过文学社的同学。因此上,我也联系上几位中学毕业后就没有消息的旧友,其中有位当年比我低一届的、姓马的小师妹。有一天,她在群里晒了几份旧日手稿,居然是她近三十年前当文学社主编时候保存下来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4-12-16 16:52:50)
一次奢华而尴尬的面试应帆决定终止博士学位攻读、拿个硕士学位走人的时候,已经是在康奈尔大学第二年的春天。许多事情接踵而来,比如要准备硕士论文的主题、实验、写作和答辩,比如要用“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来激励自己:或者另外找一个学校读书,或者找一份工作,无论在美国还是回国。当时甚至在看一些欧洲大学的相关专业,又紧张又兴奋、十分不切实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4-12-13 06:11:16)
幽默的儿医应帆
周末带女儿去看儿医。以前在皇后区,都是去法拉盛看中国医生,一般还都是女医生。搬到长岛后,去法拉盛不方便,于是就近找了老外医生。这家诊所是个连锁店,有好几个医生共同主持。我们家因为老大老二都是男生,很自然的,一开始选的也是一个男医生,叫梅斯波夫,看名字似乎是俄罗斯裔。梅斯波夫年龄看上去非常大,没有75也有70的样子。有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4-12-02 10:32:05)
周三的晚上,照例赶进城去参加斯塔沃若斯·尼阿楚斯基金图书馆(StavrosNiarchosFoundationLibrary,SNFL)的中文读书会。因为中秋节刚过,读书会的主持人张鸿运先生叫大家接龙、按顺序念出苏轼写月亮的《水调歌头》,大家说着说着就有点乱了。不想座中有位南京来的女生,笑道“为什么不唱呢”,大家一阵鼓掌之后,她就落落大方地清唱了一曲,再度赢得大家的阵阵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24-10-20 20:03:59)
祖国你是塞北草上一缕低徊的夜风你是黄河水上一朵浑浊的浪花你是江南梅上一捧细白的春雪你是天涯海上一轮最圆的明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6-12 14:24:02)
我的移民三部曲应帆周末和一帮朋友聚会。席间有人忆苦思甜,说起初到美国的艰苦岁月,忽然感叹人生已经有一大半是在美国度过的了,实实在在更是个“美国人”了。听得我这个“美国人”也感慨起来。仔细算来,我1998年来美读书,很快将是五十有二,我的人生也是一半在中国一半在美国了。虽然在中国度过了关键的青少年和求学时期,但在美国有更重要的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4-06-10 09:11:20)
咖啡的颜色应帆后疫情时代,我也跟大多数人一样,渐渐习惯一周两天在家、三天去办公室的上班模式,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作息。要说在家和在办公室的一大区别,那就是在办公室上班的日子要喝咖啡。每次到办公室,登陆上网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本楼层的小厨房,用那看上去很摩登先进的咖啡机磨一杯咖啡,加了奶,搅拌均匀了,捧着咖啡再回到自己位置上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