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红与黑》·名著·及其他
(2006-11-19 18:29:54)
下一个
renata问我对《红与黑》的看法,我一直有兴趣谈这部小说,因为我是在青春期读的这部小说,在人生的那个时期,性格和思想多少会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以及小说作者对世事的态度影响。而当你成年之后,尤其是接触了大量的社会科学读物之后,你会发现,用小说来指导人生或者作为一种解析社会的依据,可能造成对人生的误导,或者对社会的曲解。但是,这里谈的是我在青春期受到这部小说影响的真实经历。
在谈《红与黑》之前,不得不先谈另一部小说《牛虻》对我的影响。因为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牛虻在性格方面跟《红与黑》里的于连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尽管生活经历和社会角色毫不相干。他们共同的特性是外表内向甚至有点害羞,但是却有很坚强的性格和极大的思想勇气。他们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产生巨变,内向和固执反而造就了特立独行的品性和毫无禁忌的思想。少年时期的我恰恰是内向和害羞(其实至今也没有改变太多)的,对内向和害羞的庸俗观点是:这是一种失败的性格。当我成年之后,我可以很容易以我的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知识来推翻这种庸俗论调,但是少年时期的我却长期笼罩在这种论调的阴影之中,我很需要有一个帮助自己摆脱阴影的力量。《牛虻》和《红与黑》正好成为我最好的力量之源,两个极其相似又无独有偶的外表柔弱,内心坚毅,思想勇武的形象,帮助我认识到内向和害羞性格也可以通向成功,因而极大增强了我的自信。
接下来可以谈谈为什么对《红与黑》情有独钟。我喜欢《红与黑》首先喜欢于连,我至今记得那是一个外表文弱,甚至腼腆害羞的男孩,但是内心却无比强韧,决不屈服。他出身卑微,却志在远大,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时刻把目标惦记于心,不敢松懈。走一步看一步,有机会就下手。即便从今天的眼光看,也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方式。只可惜,他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甚至邪恶的制度,对他这种出身的人,除了压制排挤不会有更好的感觉,最终那个制度断送了于连的机会和生命,但是于连在他有限的生命里,把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发挥到极限,最终他选择藐视那个制度而不以妥协来换取生的机会。于连的这种精神,即使在今天也一样值得讴歌。一个人是否高贵,不在于他的出身,而在于他的品格和气度。于连跟那些扼杀他的贵族相比,谁高贵谁卑微,所有的人答案都是一致的。在后来的很多年里,于连的这种性格一直影响我,尽管后来接触的知识更加宽泛,不愿意承认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但是我一直很愿意承认于连曾经对我的影响。
于连让人喜欢的另一方面,绝对不能不提的方面,是他对女人的态度。受于连影响的人不会不被他对女人的态度所影响。很多表面很强悍的男人,碰到女人就找不着北,而于连貌似孱弱,骨子里却十足的男子气概。他喜欢女人,却不从不拜倒在女人脚下。最重要的是,他的爱情观不是势利的。他一直倾心于德瑞那夫人,而不是后来那个贵族女儿,尽管后者对他来说比较实惠。从于连身上,你会觉得对于恋爱,应该是性情中人,任何势利就兴味索然;同时也会知道,爱情对于人生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别让它阻碍你前进。
我想读过《红与黑》的人,都不会不喜欢于连的第一个爱人----德·瑞那夫人,那个市长太太。尽管这是一段第三者插足的情节,却实在是浪漫而纯粹。德·瑞那夫人被于连突如其来的进攻弄得晕头转向,从一步一步身不由己地陷入,到倾心倾情地投入,把所有利害关系都抛到脑后。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进攻,开始并不是由于爱情,而是因为他的社会抱负,但是,后来真心地爱上德·瑞那夫人。司汤达在几百年前就把一段爱情故事写得令读者如痴如醉如狂,实在是令人叹服。
于连跟琼玛(不知道记得对不对这个名字)的爱情则违心得多,我当初读的时候就不太理解,至今也没有太多记忆。虽然我肯定不会去喜欢琼玛这个角色,但是,我很欣赏她对爱情的热烈和疯狂,那种不计一切后果地投入,今天会有多少人这么做呢。太多的爱情是一步步测量,一步步计算地进行的,到了要结婚的那刻,正好是所有的激情都被沉重的居心排挤得无影无踪的时候。
**************
这两天,偶然的话头,坛子里谈起了文学名著(主要指小说了),顺便多说两句。
从前年代小说对人生的影响之所以十分巨大,是因为文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人除了文学,没有别的途径获取知识。不要说早到二十世纪之初,即使晚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有图书的家庭其实很少,大多数人家不会有科学读物,最多有几本文学读物。到今天,我们获得图书的机会和能力大大增加,我们的知识结构也变得复杂又复杂,我们越来越摆脱文学的影响,而寻求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答案。 对我影响很大的书有很多,早期是文学作品,之后就是科学和社会科学读物了。 一般人读小说的年纪在大学一、二年纪结束,最多到大学毕业,女性则可能延续很长时期,有的一生都可能在读小说,而男性可能就很少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