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砧板 于 06-07-21 10:11:24
这坛子前一阵有一位叫 旖旎 的朋友时常发帖,我总是称她淤泥嫂嫂。不知道为什么,淤泥嫂嫂不再来了,那么她不会知道这里还有人谈论她,她更不会知道有人从少年时代就暗恋“旖旎”。
记得开始学习写作文的时候,特别喜欢华丽词藻和优胜美句,我想这是每个人曾经的少年情怀吧。那时候老看到指导写作的读物批评堆砌词藻,觉得特别生气,好词不让用,难道还专检烂词用吗?相当长一个时期,怀着少年的执着或者叫执迷不悟,努力寻找“华丽词藻”。旖旎,婆娑,婀娜,温婉,妩媚,。。。(跟男性有关的词省略,否则写出来有同性恋的味道,呵呵)这些都是追求(尚且能用)或暗恋(不知道怎么使用)的对象。
其实,现在的人写作很少使用“华丽词藻”了,三四十年代的散文家或小说家,是华丽词藻的集大成者,粉饰造作的文字活都是他们干的。为了寻找华丽词藻和优胜美句,翻遍了朱自清,冰心,徐志摩,许地山,戴望舒等人的作品。相形之下,鲁迅的作品里这些词藻就少得多,所以对鲁迅又恨又爱,恨的是读了半天词汇量没有扩充,爱的是,还就他的文字有嚼头。我吃惊,除了鲁迅之外,三四十年代,那么多作家关心的似乎只是一己情怀,或者对着一个画面痴语(朱自清《绿》,冰心《海上明月》),或者看到一个女孩,就想入非非(戴望舒《雨巷》,许第山《落花生》),或者每天发酵自己的情绪(徐志摩之流)。
后来年长了,读了更多的书,写了更多的东西,渐渐开始反感任何“华丽词藻”。事实上,学术类的写作除了文学评论,对华丽词藻,都差不多是排斥的。学术写作唯有平实,才可以最大限度做到准确,深刻,才可以最好地显示逻辑的力量。相反,任何华丽词藻,都可能节外生枝,模糊了逻辑的线索。渐渐地,就忘记了好多 “华丽词藻”,忘记了 婆娑,忘记了 旖旎。
忽然又想起淤泥嫂嫂,是因为坛子里谈到了小资的话题,我讨厌小资这个词,讨厌对小资津津乐道,但是我知道应该如何谈论小资。要谈论小资的,最好准备一些 “华丽词藻”,就小资象需要煎鸡蛋和熬燕麦粥一样,小资也需要华丽词藻。因为小资本身其实没有实质内容,华丽词藻正好合适表白没有实质的内容。小资是一些对生活期望甚高,而追求高水平生活的能力又甚弱的人们聊以自慰的一种生活方式。
把少年对华丽词藻的错爱,跟成人对小资的迷思扯在一起,应该是有理由的,那就是,它们是同一种幼稚。
希望淤泥嫂嫂(旖旎)恰巧能读到这个帖子,免得听到传言说有人在背后议论她,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