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完美是一种痛

(2006-08-13 12:32:02) 下一个
砧板06-08-12 09:48:30
追求完美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但其实,追求完美这种事情不能做,因为做起来很痛苦。等你读完这个帖子,你就会知道,对完美的欲求原来是一种痛。

我没有读过金庸小说,但是看过几部金庸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加上各种相伴的文化产品,多少都知道金庸小说里的一些故事和人物。我经常会有一个有趣的想法,我想使劲去想,中国古代游手好闲,云游八方,说起话头头是道,甚至引经据典,打起架有招有式,有门有派,竞争起来有礼有节,能屈能伸的豪侠英雄们,现实生活的原型最可能是什么样的人群,或者说社会阶层。

想了半天,可以不工作云游四海的,是乞丐;说话头头是道的是私塾先生(农村也没有什么大文化人)或者庙里的和尚(背过经书),成天打架的,仗义的,豪爽的是混混或者浪人。那么金庸笔下的英雄豪杰,原型最可能是文盲半文盲的无业游民。想想觉得没劲,想想就觉得痛苦。


中国古代有很多爱情故事,被一代代传颂,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我老要想,英台老要读书,不爱女红,是不是因为相貌平平啊,和后来纷纷出国读书的女生中绝大部分一样。如果她没有明显的男性化特征,要长期女扮男装是很困难的。祝英台是小脚(裹脚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吧,浪漫爱情的主角居然裹脚?想想觉得没劲,想想就觉得痛苦。

其实比我觉得更痛苦的大有人在。三毛听王洛宾的情歌,想当然地就把王洛宾当做情歌王子,千里迢迢地跑去,却大失所望,不仅不能把眼前这个老人跟他自己写的情歌里的主人公联想在一起,而且还感到老人的某种昏聩,一种政治和社会观念的陈旧。我知道三毛会有多痛苦。但是,读三毛作品的人,难道不痛苦吗,想想三毛与荷西的故事,那种浪漫有多少牵强附会,有多少添油加醋,有多少微言大义,疯狂的读者还能疯狂得起来吗?

想一想,能倒腾爱情的,自己的爱情却少有浪漫。看贾平凹的 废都,他或他的圈子中的人物的爱情,就是在小县城以文化的名义,骗一个外来妹,想想那种爱,就是死去活来也没多大劲。真正容易得到“爱情”的,比如帅哥美女,富翁富婆,“爱人”却走马灯地换,结果爱情也消失了,只剩下肉欲。爱情如果不倒腾,不用诗歌和文字表达,不用海誓山盟来装饰,就浪漫不起来。那么急匆匆地换爱人,海誓山盟是不存在了,连写诗的麻烦也许都懒得招惹。而很多被讴歌的爱情,男女主角普普通通,又实在不提气。想想觉得没劲,想想就觉得痛苦。

所以,抛却完美的欲求吧,否则活不出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三色鹿 回复 悄悄话 追求完美的过程虽然痛苦,但接受残缺就享受了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