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静泊听涛声

让心之船随思绪漂流,静息聆听岁月流淌的歌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信仰与健康

(2006-09-09 08:33:56) 下一个

李奥先生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农民,辛勤地在田野上耕作了一辈子,土地就是他的生命。随着新世纪到来,李奥进入古稀之年,接踵而至的是健康亮起红灯。先是心脏病发作动了冠脉搭桥术,后是结肠癌导致肿瘤根治术,两场大病使李奥元气大伤。儿孙一辈无人继承父业,李奥迫不得已卖掉自己的六十英亩良田。从此老人像丢了魂一样,一蹶不振。

李奥太太是个美丽贤惠的妇人。自从十七岁那年从城里嫁到乡下,就无怨无悔地跟随心上人做起农妇。看到李奥茶饭不香,体重锐减,心急如焚的妻子带着李奥走进我的诊所。李奥的主诉是肌肉软弱无力,记忆力减退;太太则抱怨他性情改变,原本谦和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原本在土地上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不知疲倦的丈夫变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倦怠疲惫。

我仔细检查老人后,发现他神经系统功能无碍,无论是认知功能还是运动机能都很正常。于是我怀疑他的症状源自抑郁症。在我印象中,忠守土地的美国农民多为欧洲新教徒移民的后代,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我小心地问老人:是否常去教会?是否有同龄朋友来往?问题显然触及到老人的隐痛,他神情黯然地告诉我,他已经有四十年不进教堂的门了。

老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李奥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曾把自己的十五英亩土地捐赠给教会。当他的父亲年迈多病时,向本地牧师提出想在教会墓园购置墓地。这位慷慨奉献过的农民没有料到牧师开出 一万八千美元的昂贵价码,于是一气之下扭头离开了教会。更令李奥忿懑的是,在他父亲弥留的最后二十天里,牧师没来探望祈祷。这段经历使年轻气盛的李奥从此疏远教会,也留下了心病。我安抚了老人和他的妻子,劝慰他信靠神而不是人,鼓励他重新考虑信仰,并开了抗抑郁药给老人服用。

几个月后,李奥独自来到我的诊所。老人腰板笔直,精神矍铄,一付乡间绅士风度。老人欣喜地告诉我:有一天,不知哪来得勇气,他牵着太太的手,拾级步上教堂的台阶,昂头走过教堂的甬道,来到神的面前祷告。重拾信仰,返回教会,使老人的心复归平和,生命有了寄托。老人说失去土地和健康之痛不再困扰他,现在他心情平静,身体舒泰,每天祈祷与上帝默默交流使他无比愉快。他告诉我他已悄悄地停服抗抑郁药。

在临床实践中,我确实感到有宗教情怀的人活得更健康,暗暗为信仰的力量称奇。研究表明,信仰任何一种主流宗教的人,不论男女,其平均寿命均比其他人要长;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也比其他的好;他们的血压比其他低;他们患中风、抑郁症、心脏病和产生焦虑不安情绪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小;他们自杀的可能性更是远小于普通人。传统的宗教祈祷和信仰生活显然对身心健康有益。

哈佛大学医学院 Herbert Benson 博士提出了一个关于信仰与健康之间可能存在关系即自然选择选择了宗教。根据 Benson 的理论,在史前时代那些出现宗教信仰萌动的氏族或群体中可能已经形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崇尚一种照顾家庭和邻居的责任感。这可能增强了 “ 血亲的体质 ” 或提高了整个氏族将其族人的优良基因遗传下去的可能性。他们的子孙也因而在信仰中成长;他们的后代则由于建立在宗教信仰之上的健康生活习惯和无私关怀他人的品德,从而提高了生存能力。人类 “ 为了上帝而团结 ” 在一起,人类天生就具有信仰宗教的潜质。

医生有义务向病人提供一些研究发现的有益于延年益寿的建议,比如不要吸烟。如果信仰宗教能使人更加健康,这是否意味着医生有责任建议人们信仰宗教呢?我不是教徒,更不是神职人员,但我相信宗教信仰有益于健康,并且是临床治疗上的一帖良方。我也常常思考:如何能建立自己的信仰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