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得壹元宝

(2025-09-04 19:21:34) 下一个

 有人統計出,中國歷史上壹共出現過出現過83個王朝408個皇帝,這些皇帝,有的才幾歲就登上皇位,安安穩穩壹坐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例如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清聖祖康熙;而短命的,如金末帝昭宗完顏承麟,雖才能出眾,有將略,善騎射,但在金國大勢已去的顛沛流離戰亂年代只當了半天皇帝。就死於亂軍之中。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這些皇帝不論影響大小在位時間長短,大多都會像流星壹樣在歷史的天幕上劃下壹道屬於自己的遺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錢幣。千年之後,繁華落幕,只有這些錢幣還在默默地述說著當年的故事。
    一九八六年,我在河南省登封縣的壹家廢品收購站裏揀得壹枚以前從沒見過的貨幣,它比壹般的古幣大了許多,厚重古樸,氣韻不同壹般。文字深峻,若正讀為“得元壹寶”,旋讀,則是“得壹元寶”。紅斑綠銹、風味獨特、煞是古拙可愛。

它的铸造者,就是虽然短命,但却暴得大名的史思明!唐天寶十四載,出身雜胡,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幽州範陽起兵,自稱大燕皇帝,企圖推翻唐朝自立。史思明此時在安祿山手下為將,帶甲八萬,官拜範陽節度使,自然也卷入了這次叛亂。後來安祿山為其次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又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自封為大燕皇帝,改元“得壹”,“得壹元寶”錢就是史思明稱帝後第二次占據東都洛陽期間毀佛所造,別看它重量不及十枚普通通寶制錢,當時卻規定壹枚要當“開元通寶”百枚用。

在“得壹元寶”前,市面上老百姓使用的流通貨幣壹直都是“開元通寶”,史思明用“得壹”做為年號據說來自壹個有關晉武帝司馬炎的典故。司馬炎奪得曹魏政權後,曾在隆重登基典儀上抽出壹根簡策蔔世預測朝運,沒想到上面是個“壹”字,新帝甚怒,朝臣面面相覷。惟獨有壹個叫裴楷的從容進曰:“臣聞天將壹以清,地得壹以寧,王侯得壹以為天下貞”。君臣皆大悅裴楷引用老子之話得當。史思明襲司馬典故,盼望自己也能做個改朝換代有為的新君,但不久後又厭其不吉,改元“順天”,這就是“得壹”、“順天”元寶名稱的由來。

後史思明又被其長子史朝義所殺。廣德元年,史朝義的範陽守將李懷仙降唐,史朝義敗死。歷時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戰火終於平息,人民又可以開始過比較安定的生活了,錢虛物貴必然造成通貨膨脹的“順天”、“得壹”終被拋棄,錢無所用又被重新化成銅水鑄佛。

歷史大變故後殘存世間的“順天元寶”、“得壹元寶”很少,因为流通范围局限,后世出土露头者,基本上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中部一带。前清年間,泉家即有壹種說法,叫做:“順天易得、得壹難尋”。當時曾經有壹個急需錢花的錢幣收藏者將壹枚得壹元寶典當給壹個山西人,得制錢三十萬。魯迅先生在北京期間(一九一三年十月)也曾花了兩塊大洋購得壹枚“得壹元寶”,而他同日購買的“齊小刀”、“平陽幣”、“安陽幣”等二十三枚珍貴古泉也不過花了兩塊大洋。

古人的不幸倒是為今日河南的泉界朋友提供不少地利之便。因史思明父子在洛陽相繼稱帝時間達三年零壹個月,得壹元寶,順天元寶均在這壹時期鑄造,故河南尤其洛陽附近還遺留有不少史姓兩泉。八七年,滎陽某地曾出土壹罐安史之亂時期的古錢,內有不少“得壹元寶”,為鄭州泉界壹個朋友悉數購得,因他姓黃,從此人送綽號“黃得壹”。他當年以二百元壹枚的價碼在上海出手不少,“得壹元寶”著實讓他發了一筆小財,但據說“得壹元寶”的價碼現在又飛漲到人民幣五六千元呢。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