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鬼脸钱

(2025-08-31 10:05:29) 下一个

那还是在让人怀念的八十年代,夏天,每逢下大雨,上蔡古城靠近县城的地方,就会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小铜块从土里被冲出来,散落在田间地头,这些小铜块,一般都是椭圆形,指甲盖大小,币面文字形状怪异,像传说中狰狞的鬼脸,农民捡拾了,开始,是论斤卖给废品收购站,后来,是论个卖给一些外地来的城里人,价格从一两毛钱一个越涨越高,我去的时候,已经涨价到2块钱一枚。而现在,一枚普通的,价格也在几十元了。

这些小铜块,就是鬼脸钱。

鬼脸钱,也叫蚁鼻钱,它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叫法,并非该钱的本名。最早是在宋代洪遵所著的《泉志》一书中有所描述:“此钱其形上狭下广,背平,面凸起……面有文,如刻缕,不类字。世谓之蚁鼻钱。”

其实,它是楚国三种主要货币之一种:楚国铜贝。楚国的钱币,“郢爯”、“楚布”发现都较少,鬼脸钱发现的数量却较大,可见鬼脸钱实际上就是当时楚国使用的一种小面值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商业大城市的涌现和金属铸币形态的发展及大量使用。当时的各诸侯国都拥有自己的货币,如三晋的铲布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方孔圆钱等等。楚国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镈、刀、纺轮的使用也较迟,故铜铸币一直沿用着仿制贝的形态。后来,随着楚国疆土的逐步扩大,鬼脸钱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一度在长江流域形成独立的货币体系。

鬼脸钱的形制,是从仿制铜贝、骨贝转化而来的,形似海贝,高约1.8厘米,重约重0.6克~4.1克,钱身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正面有阴文。此钱的字与脸达到了有机融合,字中生脸,脸中生字,阴阳互生,浑然一体,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一来它很小,二来当你的视线一接触到这枚钱时,看到的仿佛是一个瘦削的鼻梁、深邃的眼眶,额头上长长的横纹,五六绺披散下来的头发和一张正在哭泣的歪嘴,一副鬼脸就跃然眼前了。

屈原当时使用的就是这种鬼脸钱。荆楚大地,历来巫风盛行,各种祭祀活动名目繁多。而正是这种浓烈的崇神驱鬼的楚国文化和风俗,我们在屈原优美的诗歌中可以找到很多关于鬼神的艺术形象,如湘君、湘夫人、宓妃、山鬼等。据《吕氏春秋 异宝》说:“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祗”,意思是楚国人怕鬼,而越国人信神。是否因此才把钱币铸造成鬼脸的样子,不得而知。今天,我们细观这些面目古拙的鬼脸钱,从它粗壮古朴的文字笔划里,从它怪异奇特的形态中,仍能感觉到一种浓厚的鬼画桃符般的艺术趣味,一股博大粗旷的灵异豪傲之气。

“鬼脸钱”据传是楚国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一代名将孙叔敖铸造的。孙叔敖的故乡在今天的河南省固始县,当地相传古有“晒金滩”,除出土过大量的鬼脸钱之外,还出土过铸钱的铜范。如今每当下过雨之后,小孩们偶尔也能在沙砾中捡到雨水冲出的鬼脸钱。由此可推断,孙叔敖的故乡可能是当年铸造鬼脸钱的地方。来美前,我去固始出差,曾和当地同事谈起“鬼脸钱”,他们俗称鬼脸钱为“印由”。据当地的一些老人讲,他们在孩童时期,大人常把“印由”穿上数根彩色的线,系在他们的手腕上,说是可以“避邪”。直到“文革”前,固始县周边的小孩,手腕上大都系过“印由”。如今,这种风俗虽已不多见,但是,散落在民间的鬼脸钱想来仍然不少。

鬼脸钱无疑是楚国流通最广、数量最多的货币。新中国成立以来,见诸报道的蚁鼻钱出土总数为15万多枚。这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统计数字。现在,我想这个数字会要上升许多。出土地点则集中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等省的楚国故地。

已发现蚁鼻钱的币文有19种,如:“巽、安、各六铢、:紊、全、君、忻、金、行、匋、贝、三”等字样,其中“巽”字最多几乎占到所有蚁鼻钱的99%。这些钱文的意思基本上或是标志地域,或是体现重量价值。但它的标准含义是什么?钱币学家们还在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我在上蔡收集鬼脸钱有三五年的历史,其中有两年,每逢有时间,得空就去,所得者,也只有 4品,其中最多的,是面文若字“巽”的一品,(释文旧释“贝”、“咒”、“哭”或“贝化”二字的古体合文,今人多倾向释“巽”)。 “巽”字的释义主要有两种,有认为与古文中“贝”字写法有些相像,可能是一种变形字。或者是代表楚国的一种重量单位“鐉”,总之无论是“贝”或“鐉”作为表示钱的文字都很恰当。

因此,鬼脸钱虽多,也切莫以为任何鬼脸钱都能唾手而得,如币文“君”、“金”、“行”等都是极为难得的珍品。

鬼脸钱多系出土文物,民间传世品甚少。因其长期埋入地下几千年,通体锈绿深入骨胎,后人难以仿造。目前古玩市上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品,有其形而无其神,出土锈是作伪者最没有办法作伪的。因此遇到“君”、“金”、“行”等极为难得的珍品鬼脸钱时,一定要多加小心,从锈色上考辩其是否是真品是比较可靠的办法。

根据楚国出土的天平与砝码,可推断楚国的度量衡基本上为:一两等于24铢,一铢约为0.65克。一枚“郢爯”的重量大致为1两,一枚楚大布的重量一般在28~35克之间,而鬼脸钱的重量如果按照它鼎盛时期的3至5克之间计算,西汉时期是1斤黄金可以兑换1万枚五铢钱,每一枚五铢钱的重量与蚁鼻钱相近。由此数据可推算出当时1克黄金相当于40枚铜钱。再套入楚国货币后,可以算出一两黄金大约可兑换600余枚鬼脸钱。一枚楚大布可兑换10枚或7枚左右鬼脸钱,这与楚大布钱文背“十货(七货)”刚好吻合。如果参照当前黄金每克289元的价格来计算,这样一枚鬼脸钱的购买力就相当于现在的25元人民币上下,由此可见,鬼脸钱在当时还是具有一定的购买力的。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