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西营盘的那两周,是港式菠萝包吃得频率最高的一段时间,那里有一条叫「正街」的主要干道,蛮长的,斜度很高、人流也很旺,一路上两旁交叉的小路里还有很多小店,菠萝包就是在里面发现的。
那家菠萝包的特别之处是里面是黄色的,想必是面粉里加了鸡蛋,好吃极了。西营盘属于老区,洋溢着接地气的烟火味,每天下班回去走在正街上都忍不住拐去面包店买菠萝包、红豆菠萝包。
两周后搬去湾仔居住,很快找一家传统面包店,下班过去经常看到刚出炉的一盘盘菠萝包,香气扑鼻。有时候去港式茶餐厅吃饭,也是点茶餐厅里的招牌菜「冰火菠萝油」,热的菠萝包中间夹一块冰冻的奶油片,外热内冰。
轻轻的咬上一口时,表面那一层金黄色的酥脆、中间那一块香滑浓郁的奶油、加上鼻尖下嗅到的烘焙后的香气,全部融化在口中、香甜在心里,连偶尔散落在碟子里的酥脆块,我都会习惯地用调羹收集后再送进嘴里。
被菠萝包初次吸引的地方,是在日本大宫市地铁站的一个面包店,宽阔的柜台里面,一排排各式各样的面包整齐地摆放在盘子上,放眼望去最下面一排最右边的一个盘子里有一种圆形的面包,淡绿的颜色,菱形的花纹,透过玻璃散发出迷人的清新与淡雅,十分诱人,前面的小牌子上写着「メロンパン」,日式菠萝包翻译过来更确切地应该叫甜瓜包或蜜瓜包,那时候相比其他九十或一百日元的面包,一百三十日元的价格是贵的、也是被瞬间记住的。
后来吃过几次,好吃到入心坎。日式菠萝包表面有一层细砂糖以及中规中矩的花纹,美观又漂亮,而港式菠萝包表面凹凸的脆皮状一般不刻花纹,口感浓郁又香甜,各有千秋。
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办公楼在环球金融中心,下班后时常弯去国金中心的翠华餐厅买菠萝包。有一次日本同事和子小姐来上海出差,当天我带她去办公楼隔壁金茂大厦里的一家港式茶餐厅吃午饭,我点了菠萝包,一份三只、拳头般大小、精美小巧、十分可爱,一端上来就吸引到了和子小姐,一个劲地说:「可愛い、可愛い」,一边拍照一边端看,她的眼神让我想起初见菠萝包那个瞬间的自己。
隔了两天的一大早刚到办公室,和子就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她昨晚上了金茂大厦八十八层观光厅,下来后一个人又去吃了菠萝包。毕竟在日本,甜瓜メロン被称为「甜瓜中的法拉利」,日式菠萝包メロンパン自然是受到人们广泛喜爱的,所以,面对和子的兴奋和夸张,我一点儿也不奇怪。
疫情期间回上海前,去旧金山市区指定的东华医院做核酸,那天在院外的街道上闲逛时路过两家面包店,在里面见到了港式菠萝包,那模样那味道,那么的熟悉,也是忍不住买了一些。
世上好吃的东西千千万,而我们自己的菜单目录里,总会留有那么几样,是洋洋洒洒行走在不同的城市、遇见和经历后留下的记忆,那些吃不厌的美味,变成了喜好,也变成了那一份值得守住的情怀。
(此文首载于二零二三年四月一日世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