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制度视界 史识即兴随笔

邹英美美德, 制度文明笔记,海外原创,即兴随笔,笔落于Lake Michigan与The Pacific Ocean之间。
个人资料
正文

创世使命:美国AI国家化的制度重构

(2025-11-25 20:54:52) 下一个

《文明系列制度技术篇(特别章)》

创世使命:美国AI国家化的制度重构

前言

2025年11月25日,美国白宫正式宣布启动创世使命,这是川普政府进入第二个任期后的又一次制度级行动。它不是一项例行行政命令,而是一套围绕国家实验室、超级计算机、联邦封闭数据集和科学基础模型构建的主权工程,其目的在于重建美国科研体系的中央结构。

这项计划的推出并非源于技术兴奋,而是制度压力。进入2025年,美国在三个方向同时遭遇结构性挑战。第一,算力供应链出现不稳定迹象。商务部审批系统多次瘫痪,企业对高端芯片的依赖加剧,使美国意识到不能再由市场决定战略算力。第二,数据主权正在滑落。科技巨头掌握着海量数据,而联邦在能源、生物和材料领域的封闭数据结构长期未能统一,国家安全风险快速上升。第三,科学模型的外包化已经形成事实格局。美国一直缺乏统一的国家级科学模型体系,使科研调度呈现碎片化。

在这一制度背景下,川普政府判断,如果不在2025年至2026年的窗口期把模型、算力和数据收回国家层级,美国将在未来的材料科学、核聚变、生物工程和能源竞争中失去主动权。创世使命因此诞生,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将美国科研体系重组为一个统一平台,使AI从企业工具转化为国家引擎,使实验科学从人工流程进入程序流程,使科研从分散体系回到中央化体系。

创世使命的本质,是美国在AI时代对科研结构的重新组织。未来的竞争不是产品竞争,而是制度竞争;不是算法竞争,而是国家能力竞争;不是科研速度的竞争,而是科研结构的竞争。创世使命,正是美国对这一制度潮水的正面回应。

一 创世使命的制度定位

1

创世使命不是科技政策,而是国家制度工程。行政命令明确要求由能源部牵头,将国家实验室、高性能计算中心、联邦封闭数据集和顶尖科学家整合成主权级AI平台。这是美国第一次在制度层面把科研体系从市场逻辑收回到国家逻辑,其规模与曼哈顿计划和太空竞赛属于同一制度谱系。

2

创世使命的核心目标是构建科学基础模型和AI实验体系。过去,美国的科学模型长期由大学和科技公司分散训练,标准不统一、方向不一致。创世使命试图以国家为主导,统一模型体系、数据体系和实验体系,使科学假设的生成、验证与迭代进入自动化流程。

3

能源部成为牵头主体,是因为它独占美国科研体系中最重要的三项主权资源。第一,掌握全部核武器实验室和核材料数据库。第二,拥有全球最强的超级计算机群。第三,是唯一具备机器人实验平台与封闭工业数据集的联邦部门。这使能源部具备跨入材料、能源、生物和国防深水区的能力。

4

创世使命将改变美国的科研秩序。过去,美国科研体系呈现三柱结构,由大学提供基础研究,由科技企业推动创新,由国家实验室承担底层工程。创世使命将国家实验室放入体系中心,使其成为科研中央调度站,对大学与企业形成制度吸附力。

二 制度节奏与执行路径

1

六十天内,能源部须提交二十项国家级科学与技术挑战。这是美国以国家为主体重新设定未来科学方向,使科研不再依赖机构利益,而由国家统一设定优先级。

2

九十天内,能源部必须完成全国算力的主权盘点,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并确认可由私营部门提供的补充算力。美国将首次以国家名义对算力进行资源编制。

3

一百二十天内,能源部需提交首批数据和模型资产清单,将联邦体系中分散的封闭数据集统一纳入国家平台。其核心目的在于阻止数据长期外包给企业,重建数据主权。

4

二百四十天内,能源部必须评估机器人实验室和物理生产设施,以决定哪些可以并入AI实验链条。美国科研生产方式将在此阶段进入程序化层级。

5

二百七十天内,财政资源必须锁定并纳入预算结构。创世使命不是短期计划,而是需要十年以上持续投入的国家工程。

6

一年内,能源部必须提交平台运行状态的报告,评估跨部门整合、实验执行效率、用户参与度和科研任务整体进展。

三 创世使命的制度意义

1

创世使命是美国AI国家化的起点。它将算法、数据、模型和实验全部收回国家层级,使科研进入主权体系。美国认识到,仅依赖企业主导的AI体系无法支撑未来的能源、生物和材料竞争。

2

创世使命是美国科研体系自曼哈顿计划与达帕体系之后的第三次中央化。第一次是核武器工程,第二次是冷战时期的国防技术体系,此后四十年美国科研呈分散趋势。创世使命使美国再度回到中央化的科研结构。

3

创世使命标志着中美AI竞争进入国家对国家的深水区。过去两国的竞争集中在企业层面,而创世使命将科研竞争提升为国家战略。由于中国同样集中力量在材料、能源、生物和聚变方向,两国首次在同一科学指向上发生制度对撞。

4

创世使命的关键不在于打造模型,而在于打造模型工厂。这一体系能够以工业化方式进行模型训练、实验调度与科学生成,使科研具备二十四小时无间断的生产能力。

四 创世使命的未来轨迹

1

美国将建立统一的科学数据湖和科学基础模型库,使国家实验室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科学计算节点。这既是科学策略,也是制度防御。

2

实验体系将进入程序化时代。机器人实验室将取代人工实验成为基础设施,使实验从手工流程转入系统流程。

3

材料科学、核聚变和生物工程将被重新启动进入高频迭代周期。AI在候选材料、反应路线和参数空间中的生成能力将使科学速度发生数量级跃升。

4

美国的能源体系将迎来制度窗口期。核聚变、先进材料和储能体系都将在创世使命中获得高优先级地位。

5

美国将形成新的科研主权结构,掌握算力、数据、模型和实验的垂直整合权,使科研自然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一部分。

附录

《创世使命十大企业制度地图》

这一制度地图呈现创世使命中十家最重要企业的制度位置,而非市场排名。它们形成美国科研体系的核心结构层。

一 算力主权线

美国科研平台的国家级底座

1 Nvidia

制度角色 主权算力的第一承重节点

地位 不可替代

意义 国家实验室全部AI与科学计算的底盘

2 AMD

制度角色 战略备份

地位 关键但可替代

意义 防止美国落入单一供应链风险

3 Intel

制度角色 本土算力主权的工业基础

地位 战略级

意义 拥有美国境内晶圆厂,是供应链主权的支点

二 国家科研平台线

负责创世使命的集成层与调度层

4 Microsoft

制度角色 国家AI平台的操作系统

地位 最高级的外部节点

意义 或将成为美国科学模型的统一承载云

5 Amazon AWS

制度角色 联邦数据主权容器

地位 战略级

意义 美国政府最大的数据托管基础层

6 Google

制度角色 科学模型的源头引擎

地位 不可替代

意义 AlphaFold与材料模型将直接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

7 OpenAI

制度角色 推理层基础模型提供者

地位 战略敏感

意义 科研推理与知识组织的前端结构

三 安全与深水区线

AI成果进入国家安全体系的接口层

8 IBM

制度角色 深层科研的硬性稳定器

意义 是量子、优化与科学建模的底层支撑

9 Lockheed Martin

制度角色 AI进入国防体系的硬接口

意义 AI成果进入军事系统的必经之路

10 Palantir

制度角色 国家级数据执行系统

意义 异构数据转换为可控决策的关键节点

制度余响

创世使命不是一次行动,而是美国在AI时代对科研体系进行的重新定位。它让科研重新回到国家手中,让AI成为制度引擎,让国家实验室成为科学与国家安全的共同底盘。未来十年,科研将进入二十四小时运转的AI实验时代,而这正是全球制度竞争真正的深水区。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