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a, we wept,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旧约·诗篇》137:1
“在巴比伦的河边,我们坐下哭泣,当我们记起锡安的时候。”
这是流亡记忆的起点,也是制度延续的根基。
《文明系列·制度文化篇(对照章·总章)》——
【导读】
本篇作为“对照章·总章”,统合前后篇章内容。七十年代的舞曲《
本篇以“总章”之名,收束了三重寓言:从犹太的延续,
【目录】
一、总序:文明寓言的回声
二、对照章一:《Rivers of Babylon》与《Rasputin》:流亡与覆灭的双重寓言
三、对照章二:《Rasputin》的舞曲节奏与普京的现实身影
四、制度余响:舞曲的回声,制度的裂缝
一、总序:文明寓言的回声
【导语】这是“对照章”系列的总序。
在制度的历史叙事中,文化作品往往承担着意想不到的角色。
前者写犹太民族的流亡,后者写俄国帝国的覆灭。两首歌一个庄重,
制度的变迁不仅体现在宪法、条约与政策中,
《Rivers of Babylon》保存了流亡记忆,
《Rasputin》保存了覆灭记忆,
普京与杜金,则让这些寓言重回现实,成为“幻象中的制度舞台”。
因此,本系列“对照章”将以文化寓言为切口,用音乐、
二、对照章一:《Rivers of Babylon》与《Rasputin》:流亡与覆灭的双重寓言
【导语】这是系列的第一篇。通过《Rivers of Babylon》和《Rasputin》的歌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德国乐队 Boney M 用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曲,留下了关于制度与文明的双重寓言。
《Rivers of Babylon》取材于《旧约·诗篇》,
《Rasputin》则取材于俄国宫廷秘史,
这两首歌看似只是流行音乐,却恰好揭示了两个永恒的主题:
《Rivers of Babylon》保存了流亡记忆。即便失去国家,
《Rasputin》展现了覆灭惯性。帝国晚期,
双重寓言的对照在于:犹太的坚韧与俄国的脆弱,
三、对照章二:《Rasputin》的舞曲节奏与普京的现实身影
【导语】这是系列的第二篇。它把歌词逐句解读,
Boney M 的《Rasputin》旋律轻快,
现实中,杜金成为现代的“思想导师”,
逐句对照:
“很久以前,俄罗斯住着一个特别的人。”歌词指拉斯普京,
“他高大强壮,眼睛闪着火焰般的光芒。”
“大多数人看见他时,心生恐惧。”西方同样恐惧杜金,
“啦啦——拉斯普京,俄罗斯女王的情人。”
“有个男人,最终真的消失了。”拉斯普京被暗杀,
“可惜的是,他依然如此放纵。”拉斯普京的放纵,
当今的普京,在阿拉斯加会见川普,在天津出席金砖会议,
四、制度余响:舞曲的回声,制度的裂缝
【导语】这是系列的收束。它把犹太流亡、
当我们把《Rivers of Babylon》与《Rasputin》放在一起,
犹太的流亡,唱出了制度记忆;帝俄的覆灭,唱出了制度惯性;
这一切提醒我们:
当记忆足够坚韧,文明可以在流亡中延续。
当惯性吞噬制度,帝国会在幻象中崩塌。
当幻象掩盖现实,制度必然走向新的裂缝。
《对照章·总章》已经铺陈:从犹太流亡,到帝俄覆灭,
制度的余响,不会因旋律的结束而消散。
历史不是被遗忘的回声,而是正在重演的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