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制度视界 史识即兴随笔

邹英美美德, 制度文明笔记,海外原创,即兴随笔,笔落于Lake Michigan与The Pacific Ocean之间。
正文

川普为何网开黄仁勋?——H20解禁背后的美中交易、俄乌博弈与制度收缩

(2025-07-15 06:00:52) 下一个

《文明系列·制度科技篇(第七章)》

川普为何网开黄仁勋?——H20解禁背后的美中交易、俄乌博弈与制度收缩

一、事件起点:NVIDIA获准重启对华出货

2025年7月15日,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确认,美方已批准其向中国大陆市场销售H20人工智能芯片。

这款基于Hopper架构、为中国市场定制的旗舰产品,曾因出口限制在2024年4月起遭遇封锁,如今重新获得许可证,标志着美方在技术管控上的一次有条件“开闸”。

同期,英伟达宣布将在中国推出兼容的RTX Pro GPU系列。

该型号GPU单卡售价约为13,500美元,整套8卡服务器售价一度超过150,000美元。

据行业资料,英伟达曾为H20准备约45亿美元库存,若继续冻结将面临重大资产减记。在白宫许可消息发布后,NVIDIA股价应声上涨,港股与中概股亦同步走强。

二、川普态度转变的三个结构性背景

此次开闸并非突发善意,而是在多个制度与地缘压力交叉下的理性调整。

1. 美股与财政现实的压力

英伟达作为AI牛市的核心锚定资产,其库存积压若不能解套,将影响市值、就业与财政收入预期。川普政府须在“大而美法案”后,维稳科技板块以支撑经济强势叙事,此为美方主动释放许可的重要诱因。

2. 北约经费协议与俄乌战场的新交换

7月初,川普在华盛顿与即将出任北约秘书长的吕特举行闭门会谈,重申“北约出经费、美国出武器”的原则,并推动美制军援乌克兰加速转交计划。

在这种战场物资转移之下,川普试图筑起“有限脱钩的技术隔离线”——芯片对华放行可作为交易,但须确保不会经由中国军民合体转手至俄军体系。

3. 川普对俄认同的现实收缩

长期以来,川普被外界认为对俄罗斯有“文化同情”:无论是基于东正教背景的西方亲缘认知,还是其对德俄历史轴线的文化继承偏好。

但现实压力令其对俄政策趋于收敛——在大选临近、欧洲保守派重新整合的当下,川普不能在表面上继续放松对俄制裁,因此采取“对俄收紧、对华分化”的组合战术。

三、黄仁勋的制度中介地位

黄仁勋在这场交易中担任的不仅是CEO,而是“制度折冲”的关键中间人。

        1.族裔与背景的“软中立”身份
     黄仁勋出生于台湾,他在美国接受教育,并于硅谷创办英伟达,从工程技术一路延伸至全球AI芯片生态的制度级整合者。

      其既非中国大陆出身
,亦非典型美式财阀出身,具备“非红非蓝”的中性身份,在当前中美制度张力之间反而拥有更高的可接受度与协调弹性。

      2. 从商业领袖到技术外交使节

在马斯克反对“大而美法案”、频繁挑战两党议程的背景下,黄仁勋代表了另一种硅谷力量:非意识形态化、务实主义、以市值与全球供应链为议价筹码的技术企业家。这使他得以在中美之间穿梭,推动有限解冻。

      3. 主动迎合制度窗口

H20虽为美方限制定制版,但其结构依旧是全球AI产业链的核心资源。在美方政策出现裂缝之际,黄仁勋迅速与中方接洽,访华出席链博会,并完成港中大客户首轮发货,展现其捕捉制度空隙、主动“制度滑行”的能力。

四、中方策略与全球制度连锁反应

1. 制度接纳测试

中方并未在政治上大肆宣扬此次解禁,反而以“高规格商务接待”形式淡化其敏感性。这一策略本质是试探未来在有限框架下的可持续互动机制——能否将技术放行与其他领域开放进行“点对点交易”。

2. 俄乌战争的中国风险缓冲

对中方而言,H20解禁也意味美方默许其在AI基建层面维持增长空间,但隐含条件是必须切断中俄在AI算力上的间接输送。这可能促使中方更明确地区隔自身与俄罗斯在前沿AI模型的协作边界,以免再触技术红线。

3. 美中博弈将走向“交易型制度化”
本次H20事件并非政策逆转,而是“制度网眼化”趋势的延续——禁令不再是铁律,而是周期性审批、配额出货、用途追踪等柔性制度工具的综合演化。

五、从制度高墙到交易走廊

H20芯片解禁,不只是黄仁勋的市场胜利,也不是川普的单边妥协。它象征的是在大国战略竞争中的一类“制度中间状态”:强权仍在,红线依旧,但现实利益与地缘秩序之间已经出现需要以技术交易去调节的回旋带

这不是信任的恢复,而是风险的重新分配。也不是政策的后退,而是制度的再分层。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